题精舍寺


唐·郎士元

石林精舍武溪东,夜扣禅关谒远公。

月在上方诸品静,僧持半偈万缘空。

秋山竟日闻猿啸,落木寒泉听不穷。

惟有双峰最高顶,此心期与故人同。

以闲雅之名掩映时流的诗人郎士元,此篇《题精舍寺》大有代僧立言的恢宏气度。这首七律,其间韵味婉转,诗人以知与情完美结合的才力,出色描绘了寺院僧侣的生活环境。

首句交代了精舍寺所处的位置及僧徒们的生活。“石林精舍武溪东”,精舍寺在武溪东面的石林山峰之中。“精舍”为寺院的异名,《慧苑音义上》曰:“由其精练行者之所居故谓之精舍也。”“夜扣禅关谒远公”,“深夜扣响禅法的门关参谒慧远大师。此处“远公”当指庐山东林寺慧远祖师。

颔联写“夜扣禅关谒远公”时的景与情:“月在上方诸品静,僧持半偈万缘空。”孤月当空,四围万籁俱寂,僧人手里拿着偈文,万缘皆空,虑知之心丝毫不为境界所动。此句以月夜之静起兴,与万缘皆空的禅境妙合无垠。一个“静”,一个“空”,在皓月当空的夜晚,给人一种肃穆萧瑟的感觉,也正是僧徒们修行冥思的最佳状态,诗人于此情此景怡然忘却了自身,却给读者一种如在其中的遐想。

颈联“秋山竟日闻猿啸,落木寒泉听不穷”。秋日的深山里整天猿啸声、叶落之疏疏声、寒泉之流水声听之不尽。此句工整的景物描写直逼谢康乐之状物体调,“夕虑晓月流,朝忘曛日驰。”(谢灵运《酬从弟惠连》)宋长白评其“非山居习静之久,不能得其景况也”。(《柳亭诗话》)与此类似,诗人用“秋山”、“猿啸”、“落木”、“寒泉”诸具有鲜明特色的景物写出了一幅静谧空寂的世外真境图,把掩映在山林中与尘世隔绝的寺院写得妙趣横溢。能够陶醉于这落木寒泉之间乐而忘返的诗人,又何尝不是“山居习静之久”呢?

尾联为诗人抒发的感慨:“惟有双峰最高顶,此心期与故人同。”只有那双峰山的最高顶峰,才是我与故人心向往之的去处啊!写到这里,诗人已完全沉浸在精舍寺的清幽自然及僧徒生活中,欣欣然无意返回尘世,而向往那“双峰最高顶”的洁净之地。禅化的自然在诗人心中潜移默化,诗人的心也禅化了。

梳理全诗,诗人共写了月、山、猿、落木、寒泉等自然景物,着意烘托了“静”、“空”的禅境。虽然有猿啸、落木、寒泉之声,然而本于尘寰的人却能听之不穷,与之为伴,怡然自乐,完全没有外物的骚扰,这是一片未变颜色的自然真境,也便是诗人眼中的精舍寺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