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题五老峰下费君书院

题五老峰下费君书院


唐·杨巨源

解向花间栽碧松,门前不负老人峰。

已将心事随身隐,认得溪云第几重。

明季知空和尚说过:“自古诗情半个禅,以诗为禅,以禅为诗,无可无不可也。”唐人杨巨源的这首短诗,通篇不见一个禅字,却是以诗为禅,因诗境中寓有禅境,便为诗拓开了几分高远的玄思。

“解向花间栽碧松,门前不负老人峰”。“解”,“懂得”的意思。唐玄宗对杨贵妃有“解语花”(即懂得人语的花)之说。沐浴着空灵之气的自然之物,最能解人之意,悟人之思,与之交流,便会进入一个幽深清远的境界,“自有林下一种风流”。闲居于费君书院的隐者终日栽松护花,不愿辜负门前的名山圣景,其意也在于深深懂得此番情趣。诗的起首一个“解”字,埋下了诗人的禅思。

“已将心事随身隐,认得溪云第几重。”真正的“解”,诗的“禅意”尚在此二句中。花鸟松色,以及耸立门前。日日障目的名山奇峰,竟然在隐者辛勤的劳作中淡化了,隐退了,随着人的身体、人的心事的隐匿,化作飘渺的云烟,几多淡泊,又几重深远。心事,是说所有的世俗之念,以至不愿辜负老人峰这样高雅的意念,也都随着隐者的劳作而隐去了。以有形的劳动,达无形之境界,以花解人意,人不负物始,到心随身隐,物我一体,这一切的转化过程,都在有意无意、不知不觉当中,这里面便包含着一种惮宗式的超脱与顿悟。惮宗以无相为相,无门为门,主张“即心即佛”,具体的客观事物“相”既是真如佛性的附着物,又是永恒的“空”界的障碍,实现由相到空的转化不能靠着意的追求,而要靠无意为之。栽松之意不在松,亦不在装扮老人峰,其间之意,该只有花能解得?“花”在这里,就有了一种超自然的抽象的寓意。诗人追踪花鸟松色至书院门外,不见隐者身影,却见白云渺渺,小溪淙淙,溪也是云,云也为溪,溪耶云耶,不知几重?诗境之中有禅境,而禅思又强化了诗的韵味。

五老峰乃江西省庐山东南部的名峰,五峰耸立,云烟飘渺。古来不仅是名山胜景,更有一种文化氛围。峰下九叠障,传为唐诗人李白读书处。东南还有个白鹿洞书院的遗址,为朱熹讲学处,不过那是此诗作成以后数百年的事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