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赠灵澈上人


唐·吕温

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

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

这首诗看起来好像在与僧人开玩笑,却道出了一片清新淡美的禅境。与《红楼梦》“听曲文宝玉悟禅机”段中宝玉以谈禅之名谈情相反,此诗却在令人遐想的情景描绘中吟出了一段隽永的禅趣。

诗题命为《戏赠灵澈上人》,看来真是开玩笑了。灵澈上人是大唐贞元、元和年间一位“以文章接才子,以禅理悦高人,风仪甚雅,谈笑多味”(刘禹锡语)的禅僧风流人物。正由于上人之“偏好篇章”(《唐才子传》),故多与当时之名流交游,诗人吕温便是其中的一位唱和者。

“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开头两句充满了谐趣,“芳春兴”,指赏玩花草、吟咏性情的兴致。此二句意谓遁入空门的僧徒也会有醉心于赏花弄草的闲情逸致,这自然是潜心修炼之禅心永远没有停滞境界的缘故吧。两句道明了灵澈上人的才性,却并无嘲讽之意,从侧面衬托了上人于禅理之悟的勤修而精进!

后两句则于有意无意之间绘出了一幅似有似无、似幻似真的禅境,看似无意之笔触,实则有意之作合。“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湛然”,清澈貌。你看那池水之清而且静时,又何曾不会映出花枝的倒影呢?影者,若有若无,视之似为实物,实则虚幻之景象也。这便是诗人吐露出来的浑然禅境,却与诗人所叙之主旨熔为一炉,妙不尽言。此二句与前两句联系起来,岂不正可以作为“僧家亦有芳春兴”的注脚吗?清静的池水尚且会映出枝头鲜花的倒影,又何况本于世间而遁入寂灭之佛门的僧徒具有一分往返于芳春之间的雅兴呢?

看来诗人是在为灵澈上人出入于世俗门庭之间的行径辩护了。佛教大兴的中唐之世,许多僧人皆奔走于士大夫之间,藉以维持其既得利益。他们往往为公卿士大夫作幕客,成为权贵的附庸,这也是时势之使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