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游山


唐·熊孺登

云身自在山山去,何处灵山不是归。

日暮寒林投古寺,雪花飞满水田衣。

这首送僧远游之作,不仅描写出了远游中的情景,更表现了禅僧摆去拘束,随缘自适的超脱飘洒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先从禅师彻悟的人生观写起。人生即如浮云寄于虚空,随风漂泊,山山可到。本来即无系定之所,故能随处自在,无地之间何往而非归宿呢?以山中白云相喻,以云的高洁喻禅师心地之高洁,以白云的漂泊无心写禅师的随缘自适,用笔轻巧自然,而含意却颇丰富。大概“空中浮云”是禅宗表现人生理想的最常见的形象之一,“云在青天水在瓶”,“白云淡伫,飘泊在虚空之中;青罗无心,直上寒松之顶”,“行到水穷处,生见云起时”,无非如此。因为禅宗的人生观的根本就是教人不要拘执,禅师于此悟之颇深。

后两句转写想象中的旅途情景。日暮黄昏之时,尚在寒风凛冽的林中奔走,这时正大雪纷飞。水田衣,即袈裟也,因为衣纹方正,有类水稻田界划整齐,故有此名。日暮黄昏,大雪纷飞,这在一般的行旅者难负有一番感伤了,但在禅师看来,这景象不仅不值得生些闲烦恼,反颇有一番情趣。故而这两句诗中,整个意境的基调仍是和悦优美的,特别是林外古寺,更像一个张开臂膀迎接他的避风港口,给黄昏飞雪的意境上平添了苍茫和温暖之感。禅师本来即四海漂泊,随处所到,无非是归,更何况是佛寺呢?看到这古寺,不禁精神为之一振,在漫天飞雪中又匆匆前去。两句诗描写出一个和谐苍茫的境界,极为鲜明,极有特色,真是和尚行脚投宿之景,移置他人则不类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