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赵嘏
溪户无人谷鸟飞,石桥横木挂禅衣。
看云日暮倚松立,野水乱鸣僧未归。
这首诗并非直接描写禅境,但将现实生活加以禅悟化。寥寥数语,韵高味长,令人遐想。
诗歌的前两句写僧人隐居之地的景。“溪户无人谷鸟飞,石桥横木挂禅衣”是说诗人亲自造访僧人,然未见其人,只见小溪流水,谷鸟飞散,石桥横木之上悬挂着禅衣。可见僧人是纯以石桥、小溪、鸟林为伴的隐者,想必是一位深得作者敬仰的得道高僧吧。
后两句写不遇之情况。“看云日暮倚松立,野水乱鸣僧未归”是说诗人倚立于松林之下等了很久,已是日落西山、云彩飘飞,野水鸟鸣传之耳鼓之时,然禅僧还是不曾归来。这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透过表层,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云”和“水”说明了两种景物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云”用以象征僧人的漂泊无定,“水”用以形容诗人若有所失的怅然之感。如果再进一步设想:“云”是天上飘荡的水,“水”是地上流动的云,天上地下,在这两句诗中就形成了一个开阔的空间,首先就应该引起诗人心理上的清空疏朗感,而不是伤感;而云行无心,水流无意,行云流水又正好以这种共同的潇散意趣烘托出一种闲旷的境界。这不正是诗人要寻找的禅境吗?这种禅境岂不是正好从侧面烘托出禅僧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隐士的胸襟和风采吗?
这首诗虽然无直写参禅讲佛,但佛性菩提、禅心玄要,已尽在不言中。作者即事取意,妙造自然;白描隐寓,铺叙衬托,皆不直截了当,而曲尽其妙。如果诗人没有长期的禅学修养和参禅体验,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诗篇的。
中唐,禅悦之风盛矣,赵嘏寻禅,僧人作隐,皆深悟禅理,为深得林下风流之人,则其生活志趣,自慕清远,脱略襟怀,了无尘俗。见之于文,乃有涓涓细流溪花禅语之文,清空平淡、绝尘而逸之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