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①指示代词。这,此。《小雅·正月》八章:“今兹之正,胡然厉矣。”郑《笺》:“兹,此。正,长也。忧今此之君臣何一然为恶如是。”《大雅·下武》四章:“媚兹一人,应侯顺德。”郑《笺》:“兹,此也。可爱乎武王,能当此顺德。”《周颂·烈文》一章:“烈文辟公,锡兹祉福。”孔《疏》:“成王于祭之未,呼诸侯而戒之曰,汝等有光明文章者君人之辟公,我先君文王赐汝以此祉福也。”②益,通“滋”。《邶风·泉水》四章:“我思肥泉,兹之永叹。”王先谦《集疏》:“《说文》:‘兹,草木多益。’引申为‘增益’义,故《汉书·五行志》《扬雄·匈奴传》注并云:‘兹,益也。’”一说:此。郑《笺》:“兹,此也。自卫而来所渡水,故思此而长叹。”③通“哉”,语气词。《大雅·下武》五章:“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朱熹《集传》:“昭兹,承上句而言,兹哉声相近,古盖通用也。言武王之道昭明如此,来世能继其迹。”王先谦《集疏》:“《三家》,‘兹’作‘哉’。”一说:此。郑《笺》:“兹,此。来,勤也。武王能明此勤行,进于善道,戒慎其祖考所践履之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