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访杨云卿淮上别墅

访杨云卿淮上别墅


宋·惠崇

地近得频到,相携向野亭。

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

望久人收钩,吟余鹤振翎。

不愁归路晚,明月上前汀。

淮南惠崇为宋初诗坛九僧中之佼佼者。他不仅工诗,而且善画。苏轼即为他的《春江晚景图》写过一首颇为著名的题画诗。他的这首诗即是既有诗情,又富画意的作品。

诗的首联为叙事,说因为自己与杨云卿住得近,故而频相造访,这一次诗人来访杨云卿的淮上别墅,二人手挽着手,信步走向野外的一座小亭。直切诗题,语言干净利落。

颔联两句写景。为我们点明了时空:“河”,即为淮河之滨;“春”,且是初春。淮河水势不小,竟将山冈截断。春天来了,那里被野火焚烧过的山原上已显现出青青的草色。这两句诗曾引起后人的一番争议。原因是此联出句化用司空曙诗,对句化用刘长卿诗。有人嘲笑惠崇剽窃模拟,如司马光在《温公续诗话》中说:“河分冈势司空曙,春入烧痕刘长卿,不是师兄多犯古,古人诗句犯师兄。”而刘放于《中山诗话》中则不同意这种“犯古”、“剽窃”的判决。他说:“杜工部‘峡束苍江起,岩排石树圆’,顷苏子美遂用‘峡束苍江,岩排石树’作四言句,子美岂窃诗者?大抵为古人诗多,则往往为己得也。”孰是孰非?似乎刘敛的话更有道理。“为己得也”,也就是诗人面对眼前之景而恰好触发对古人诗句意境的记忆,情与景会,于是便信手拈出古人成句。关键在于这种做法是否切合眼前之景与胸中之情,是否恰到好处。惠崇此联诗句,似应如是,不可妄加訿议。

颈联写宾主二人对景流连的情形。“望久”,是见景色之美,“吟余”,可知诗兴之浓。他们已经不再觉察到时光的流逝。

尾联仍是抒写这种留连忘返之闲适情趣。即便是天之将晚,也不愁归路难寻。因为一轮明月已经悄然爬上眼前的汀渚。这宁静空灵的氛围,已将诗人的时空观念淡化了。在“明月上前汀”之时,他的整个身心仿佛都溶入那皎洁的月光之中。这种情形的出现,正是禅宗所追求的自我精神的最大解脱。适意,淡泊、自然,物我得以高度契合,因而时间已不复重要,游憩已等而为一。这便是禅宗的“梵我合一”的理想境界。

诗作表现游赏山光水色之乐趣,颇具幽深清远、澹泊适意的林下风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