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尚能
渺漠人烟外,禅居静趣多。
山遥天接树,江阔日生波。
鸣橹时邻响,征车旧绝过。
清风数声磬,应不入渔歌。
京口即今镇江,依山而建,前瞰大江,乃一方形胜之地。这首诗题为《京口僧院》,而其重点则在于寺旁江边的景色,突出其远离尘嚣的环境,表现了闲适自得的情趣。
“渺漠”两句先总写一笔。渺漠,因相距遥远而依稀模糊之貌。僧院远离车马喧阗的市区,极目而望,远处的居民区依稀可见,而僧院里却十分幽寂。以远处闹衬此处之静,写出了超然红尘之外的情趣。“静趣多”乃一篇主脑,下边三联即以此为中心展开描写。
颔联两句写远望所见。隔江相望的北方,远山苍茫,一碧如洗的天空和天边的高树相接。诗意从谢眺的“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中脱出。眼前的长江浩淼辽阔,每至清晨,总见一轮红日从奔涌的波涛间缓缓升起。镇江依山临水,视野开阔,这两句从大处落笔,一句写山,一句写水,动景与静景相搭配,境界颇为雄阔壮观。这壮观的景色真是让人心神敞朗,此其为禅居乐趣之一也。
颈联两句则由视觉而听觉,从大处远处收到近处细处,偶尔有几只小船从江边驶过,远远传来一阵哑哑的鸣橹之声;而寺前的道路上,却由于早已和尘世断绝来往,没有俗人打扰,已很长时间没有车马走过的声音了。两句诗承首句“渺漠人烟外”而来,突出了远离人世的幽静环境。
尾联则扣住“僧院”写来,清风吹过,院中飘来几声磬响,在青山碧水间回响,分外地飘渺隐约,富有诗意。但由于这里罕有人迹,恐怕也不会被采入渔歌中传唱了。
整首作品以描写为主,从壮阔的江山写到近前的景色,由眼中所见写到耳边所闻,静动相间,俯扬有致,整个的景物写得极富于层次和变化,而且所有的景物都统一在“静趣多”这一和谐的基调之下。写出了远离尘世的清幽宁静,也写出了其中蕴含的无穷情趣。优游于这样的环境里,修禅求法,则法易得,禅易证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