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雪


宋·守端

琼花一夜满空山,天晓皆言好雪寒。

片片纵饶知落处,奈缘犹在半途间。

守端写禅诗,善于就目前景物,随机应发,于平易之中现深邃理趣。此诗由飞雪而兴起禅意,便是一例。以“琼花”喻白雪,形象鲜明生动。而飞雪之皎洁无瑕,自然引起诗人的无限遐思。他想到:雪落空山,这其中便有禅理在,而可惜人们都不予深究。一夜之间,大雪满空山,人们天明时皆言下雪了,天寒了;除此之外,人们还清楚白雪是洒落到大地上了。而诗人却认为,纵然知道这些表面现象,了解这些人们熟知的常识,那还是远远不够的,于悟道却未到家,“犹在半途间”。在他看来,仅以常识观照世间林林点点的诸多现象,而不穷究其理,自认识的角度来看,只算走了一半的路。那么,怎样才算完成了认识的全过程呢?那就是宇宙万物本来空幻,其实雪也未曾落,天也未曾寒,这些皆不过是人心之幻化而已。《五灯会元》(卷三《庞居士》)载:庞居士“指空中雪曰:‘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有全禅客曰:‘落在甚处?’士遂与一掌……曰:‘眼见如盲,口说如痖。’”佛教讲“缘”,或称因缘。此诗言“缘”在中途,即是说距佛道尚远,为何说仅知雪“落在甚处”距佛道尚远?试想,雪本是云气所凝结,而云气乃由地上之水所形成,这样,由地至空,又由空至地,水化为雪,雪复化为水,空中去,空中来,表面上虽变幻万端,实际上总归于一源。可视雪为无,视落雪为未落雪,总之等于什么也没有发生。诗人以为,从落雪这一现象,应悟得佛道才是,那就是万法归一,而此法又是自我心中幻化出来的。这便是禅宗的“我心即佛”观念。此诗因片片“琼花”悟出如此一番大道理,实在是深奥莫测。而明了其中因缘,又会令人体验到“彻悟”的喜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