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春晚即事


宋·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荫。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王安石晚岁寓居金陵与钟山之间的江宁,因自号“半山”。此诗之“半山”即指钟山。诗中抒写了他春日游憩于钟山脚下的闲适情趣。

首联点出时间的推移,已经到了暮春时节。春残花谢,原是恼人之事,然而,诗人却风趣地说:繁花已被春风取走,而将清荫作为留给我的报酬。这个艺术构思显得多么巧妙!诗人采用拟人手法来写春风。他似乎是与春风作了一场友好的交易。花,虽然已被春风“取”去,自己却也获得了“清荫”享用。毫无传统文人的惜春之伤感,却有欣然自得的闲适情趣。开头两句即已显得诗人其意澹泊,达观自适。

颔联两句便将自己所获得的这个“清荫”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翳翳”,是形容树木茂盛而遮盖了光线的样子;“陂”,山冈。一条曲曲折折的山间小路通向远方,在树荫的覆盖下,显得分外幽静。“交交”,鸟飞的样子,这里形容屋檐翘起,宛如飞鸟展翅。颔联对句是说,郁郁葱葱的山园林深处,隐隐约约地露出屋宇鸟翼一般的房檐。此中“园屋”之“园”指王安石在此修建的半山园。后来,他将这个半山园舍予佛门,哲宗亲赐寺名为“报宁禅寺”。以一“深”字来形容园屋,其实是为了突出树木的葱茏茂密,而园屋位于林中,显得十分幽静。

颈联写游憩。作为园屋主人,生活得悠闲自得。手拄拐杖,经常在四周独步寻幽,饱尝自然风光的无限情趣;稍感疲倦时便卧床休息,无忧无虑,闲适自在。这是典型的隐者情趣。抒情主人公洗心澄虑的居士风度跃然纸上。

尾联写林中之宁静。这里既无尘世的烦嚣,也无轩冕的过访,唯有北山的小鸟偶尔掠空而过,留下几声婉转悦耳的啼鸣。“唯有”,只此而已,这里该是何等的幽静和寂寥!令人心神俱泰,物我两忘。

全诗突出视觉上的“清”和听觉上的“静”两个字。而“清净”与静寂则正是禅宗的主要宗旨。禅宗认为,我心清净,佛性自在心中。山河大地,宇宙万物便皆为我心之幻化。《佛说圣说经》曰:“无我无欲心则休息,自然清净而得解脱,是名曰空。”禅宗又特别看重静,因为只有“静”方可解脱“烦恼障”,从而达到心泰神宁,对得失祸福无所挂碍,无所顾念。半山老人晚年退居江宁,陶醉于山光水色之中,企图以内心的宁静与喜悦来忘怀尘世。此诗所展现的正是如此一种精神状态。然而,冲淡之中仍使我们觉察到他内心深处的创痛。“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中,世无知音之慨隐然可见。故而,《唐宋诗举要》中说此诗:“寓感愤于冲夷之中,令人不觉。”可谓独具慧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