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宋·陆游

枫叶初丹檞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陆游与唐琬的婚姻悲剧,在南宋人的笔记文中便多有记述。禹迹寺南的沈园,因陆游与唐琬重见于此而题《钗头凤》词于壁间,已成为封建家长制扼杀男女幸福婚姻的见证。四十年后,陆游在山阴重游故地,感伤往事,泫然泪下,曾作《沈园》诗二首,寄托哀思。大约与此同时,又写了这首诗。诗人于此诗中所展示的思想境界,与《沈园》诗又有所不同。诗人力图由悔和恨、爱和悲之中超脱出来,而对人生有所领悟,产生一种空漠之感。

首联“枫叶初丹懈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二句以秋景衬衰颜,枫叶如丹,懈叶颜色转黄,而自己的双鬓却比秋霜还要白。“河阳愁鬓”,也称“潘鬓”。西晋潘岳曾为河阳令,其《秋兴赋》有“斑鬓发以承弁”之语。后世便以“潘鬓”代指斑白的双鬓。两句诗,皆以“丹”、“黄”、“霜”这些色彩来写意。“霜”的白色,在“丹”、“黄”的映衬下更加显得醒目。而诗人的“秋鬓”却害怕与“新霜”相遇,因为这“秋鬓”比新霜还要更白。这两句通过双鬓如霜的外貌描写,刻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外在形象,意在突出胸中一个“愁”字。

颔联以后则由“愁”转向超脱。诗人觉得:愁又有什么用呢?“林亭感泪”,也不过是“空回首”而已;逝者已赴黄泉路,生者即使愁肠欲断,又能与谁倾诉呢?这便是“林泉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说谁断肠”二句之义。一个“空”字传达出了人生虚幻之感。颈联道:“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坏壁醉题”指当年诗人与唐琬沈园相遇,唐琬以酒肴致意,诗人乘醉题《钗头凤》于寺壁,而今寺壁已坏,醉题无存。“断云幽梦”,指诗人当年与唐琬幽会。宋玉《高唐赋》有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相会,神女谓其“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话。此诗颈联言旧事旧物皆已荡然无存,胸中充满空虚茫然之感。

尾联“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妄念”,虚妄空幻之念。《华严经》曰:“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蒲”即蒲团,为僧人坐禅及礼佛之具。“龛”为供奉佛像的石室。诗人说:近来,我胸中已消尽了尘世妄念,只是虔诚地参禅礼佛而已。

人生的苦难折磨着诗人的心灵,仅靠胸中之“愁”是无法解脱这些苦难的,于是导致人生空无之念。既然世事有如空花,空门也就成了唯一慰藉心灵的良药。他晚年已消尽妄念,虔诚礼佛了。这种人生虚幻的意识正是源于佛教禅宗的。他的这种消尽妄念、倾心禅宗的思想,在晚期诗作中时有所见。如他在《紫微》诗中也曾说过:“少年妄想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佛教认为世间一切皆非实有,一切本空。此诗主旨,也在一个“空”字。禅宗创始人慧能曾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陆游的爱情悲剧是因爱心而始,因“断肠”而终,皆为未曾斩断尘缘而致。于是,诗人晚年便决意消尽“妄念”把胸中痛楚统统忘掉,而“回向蒲龛一炷香”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