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叶适
傍水人家柳十余,靠山亭子菊千株。
竹鸡露啄堪幽伴,芦服风干待岁除。
与仆抱樵趋绝涧,随僧寻磐礼精房。
不知身外谁为主,更觉求名计转疏。
这首诗通过对无相寺道中自然恬静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寺僧闲居修行生活的羡慕心情。
前两联写道中之所见。首句从所见写大环境。这里有的绝非闹市的喧嚣,而是“傍水人家”、“靠山亭子”,更有十余绿柳,千株秋菊环绕左近,一派清新远俗的适人气氛。“竹鸡”是江南的一种野鸟,它在竹林中啄虫之声隐然可闻,尤其显出此地幽静可喜。“芦服”即罗卜,“岁除”即年终。三四两句似漫不经心地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各选取了一个细微事物,突出了此地环境之清幽和民风之简朴淳厚。
第三联写自己之所为。自己与仆人一同抱起薪柴奔向深涧边的佛寺,并跟随着僧人进入僧房,亲自礼佛。“精房”,也称精舍,指僧人居住与讲道说法之所。作为一位封建仕人,“抱樵”而又“礼精房”,行为显得多么虔诚。
尾联写自己之所感。在此种环境之中,使自己凡尘之心得以洗涤,因而对于“身外”之物已感到索然无味,毫无兴趣;尤其觉得“求名”之举实为一种疏失。
全诗构思严谨,由所闻所见写到其所为,最后归至其所感,表示出诗人超绝凡尘的心境。叶适本来是一位很有抱负的政治家,在南宋颇有名气,然而晚年投闲置散达十余年,对政局也渐渐失望,而对佛释却怀有浓厚的兴趣。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山中幽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而诗中艺术性的完美更非一般禅僧悟道之作所可比拟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