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①指示代词,是,此。《小雅·白驹》一章:“所谓伊人,于焉逍遥。”王先谦《集疏》:“于焉者,《玉篇》:‘焉,是也。’言于是逍遥也。”一说:焉,疑问代词,何。郑《笺》:“所谓是乘白驹而去之贤人,今于何游息乎?思之甚也。”②疑问代词,何,哪里。见〔焉得〕条。③句中、句尾语气词,表停顿或加强语气。《唐风·采苓》一章:“人之为言,胡得焉?”为言,即伪言。郑《笺》:“人以此言来,不信受之,不答然之,从后察之,或时见罪,何所得。”孔《疏》:“君但能如此不受伪言,则人之伪言者,复何所得焉?”《小雅·巧言》四章:“往来行言,心焉数之。”郑《笺》:“言君子树善木,如人心思数善言而出之。”孔《疏》:“言君子出言,必心焉思数知善而后从之。”朱熹《集传》:“行言,行道之言也。数,辨也。往来行言,则心能辨之矣。”《小雅·菀柳》一章:“有菀者柳,不尚息焉。”毛《传》:“菀,木茂也。”郑《笺》:“尚,庶几也。有菀然枝叶茂盛之柳,行路之人岂有不庶几欲就之止息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