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宋无
瓶锡乱峰西,藤萝昼掩扉。
山藏翠微寺,僧向白云归。
梵寂风沉磬,禅深雪到衣。
想曾行道处,猿鸟共亡机。
这首诗无一笔写僧人的形象、气质,却生动地凸现了一个风骨非凡的得道高僧。这首诗无一字写佛法,却显示了佛法的无边。
首四句,写僧人的居住。“藤萝昼掩扉”,幽静茂密的林中,人迹罕至。“山藏翠微寺”,寺小山大,藏而难寻,与世隔绝。这里,一个“掩”字一个“藏”字,道出了僧人居处的神秘,幽渺和清净。“僧向白云归”,使人想起“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诗句。云遮雾掩,虚无缥缈,又高不可及,“向”字在这里有“向上”的意思,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高远难逮,飘忽朦胧的美感。仿佛我们置身其中,和作者一道站在山脚,目送一位从云中来又飘然向云中归的仙人,至此,僧人的高洁脱俗,丰神气韵扑面而来,令人肃然起敬。
最得禅意的是下面四句。“梵寂风沉磬,禅深雪到衣”,对仗工整,堪称诗眼。前面写到“僧向白云归”,这里却说“禅深雪到衣”,时令不符,可以猜想“梵寂”“禅深”两句是作者对僧人隐居生活的想象。寺中钟磬之声随风远送,在山谷中沉沉回荡,在听觉上愈加给人以清寂之感。而雪的清寒,洁白和深入禅境的空净,清旷有着一种本质的相同。以雪写禅意,把无形的禅境化成有形的可感的实境,妙不可言。这正是禅意入诗后,诗境禅境完美的结合,意境高逸空灵,不即不离,余音袅袅,非一般诗境可比,却又不同于神秘莫测难入法门的禅境。
“想曾行道处,猿鸟共亡机”,送僧总有分手处,作者荡开一笔,推想僧人独还天目,一路上只有猿鸟相伴,僧过处,竟然猿鸟也因缘参化,忘却机心,归于佛法。至此,作者完成了僧人形象丰神的塑造,僧即佛,佛即僧,僧人风骨非凡,佛法广大无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