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赠王英上人住洞林

赠王英上人住洞林


元·袁桷

托钵千岩里,松花冻未开。

哀猿依讲席,饥鸟下香台。

潭影留云定,钟声送月回。

山中太古雪,为寄一瓢来。

这首诗创造出一种清净、幽美,不落人世喧嚣的氛围,也流露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起首四句,点明了王英上人所住洞林的环境,深山、老林,“高处不胜寒”。这里,冻未开的“松花”,“哀猿”“饥鸟”都是极富特征性的意象。一下子使人置身其中,仿佛仙境,与世远隔,自然不染一丝尘烟,而佛法与物同化,“哀猿依讲席,饥鸟下香台”,颇为生动诙谐地写出一个不同一般的道场。王英上人为师,哀猿、饥鸟为徒,讲经说法,不亦乐乎?佛在心中,不向外求,行走坐卧,处处都是涅槃禅定,处处都是说法道场,以真常心应物,转物,即缘化缘,即相无相,法而任远,妙行无住,而常转法轮,若圆镜照,甚至开启顽愚,哀猿、饥鸟也可为佛法点化。

“潭影留云定,钟声送月回。”诗人极善于抓住最富特征的形象来描写禅境。白天,“潭影留云定”云起云灭,飘忽不定,但潭中有云,寂然不动,心如潭水,云去云留,一任自然,应物随形,不住念,不住相,云来云现,鸟来鸟现,潭水自清,这不正是佛性通彻心中的写照吗?夜晚,日落西山,月出斗牛。山林深处传出一声声钟鸣,梵音袅袅,月光如水,万物寂然。人在其中,清旷高渺,寄情高远,与天地同化,又哪来尘念中的喧嚣执迷,营营苟苟,牵牵挂挂呢?一切大业障,化为大无碍,呈现出生命解脱的大自在,如“青山不动自如如,朝暮云霞自卷舒”的意境,意蕴情致悠长无限。

诗的末尾,作者从遥想中回到现实。尘世间哪里还有如山中那千年不化冰清玉洁纤尘不染的雪呢?既然无缘深入洞林与鸟兽居,常守清净,那么,寄来一瓢“山中太古雪”,也可聊以自慰。这雪是一种象征。洁白无瑕,合天地灵气,远居高山之颠,非凡人可得。不可得而渴望得,于是在作者诗意的想象中,一瓢玉雪从山中寄来,慰藉自己在尘世间历尽沧桑的心,重获一份清净脱俗,纤尘不染的赤子情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