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重岩之下六首 其一

重岩之下六首 其一


元·清珙

重岩之下,火种力耕。

有粟有蔬,可煮可烹。

了我目前,乐我余生。

坐眄庭柯,几度衰荣。

《重岩之下六首》,是元代名僧清珙咏唱自己隐居修道生活的组诗,耕田收获,穿衣吃饭的日常生活,参禅打坐,悟修佛法的宗教活动,以及居处的环境等等,诗人皆予咏歌。正因为如此,这组诗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了佛教僧徒隐居修道生活的各个侧面,为了解一般僧徒的隐居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值得予以重视。这六首诗分则各自成章,合则如一整体,艺术上也有其独到之处。现在先看第一首诗。

这首诗是咏唱躬耕自食的。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其僧徒不同于印度僧徒。印度僧众多以行乞为生,用不着自己参加劳动。这是因为当时印度社会以斋僧为荣耀,以施舍为福德,僧人依赖行乞,生活轻松自在。禅宗僧徒也不同于我国其他教派的僧众。一般来说其他教派的僧众或依赖官府,或靠寺院田庄的租佃收入,及民间施财为生。而禅宗六祖慧能自得到传宗衣钵后,因惧怕受害而长期潜伏岭南韶州一带民间。后虽受朝廷礼敬,但生活上一直简朴从事。加之慧能传授佛法简便易学,“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更为下层社会所乐于接受。特别是经唐武宗灭佛,宣宗朝佛教恢复后,其它教派因失去寺院经济的依托,从此一蹶不振。而禅宗此时却迅速发展起来,其原因之一便是僧徒可靠躬耕自食为生,以坚持佛道修习。当时佛教丛林中从主持到沙弥,皆亲执劳作。对此佛教史籍多有记载。《古尊宿语录》卷一便载有会昌法难后,百丈怀海大师和黄檗希运参加耕田的事。此后禅宗僧徒躬耕修道,基本上为后世所接受。元代僧人清珙这首诗,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以躬耕修道为乐的思想,这并非出于偶然。

试看此诗,“火种”即以火烧荒,除去杂草灌木以便垦土耕种。而“力耕”二字,说明诗人耕作付出了巨大劳动。因为这实在不是为了做做样子,而是要以此维持隐居的生计。辛勤耕作换来了丰硕的果实,“有粟有蔬,可煮可烹”,粮食有了,蔬菜也有了,粟可煮饭,菜可烹饪,吃饭问题解决了。而享受着自己劳动得来的果食,其心情当然是欣慰愉悦的,所以说“了我目前,乐我余生”。而且由“几度衰荣”的庭前树木来看,清珙躬耕自食的修道生活,已有几个年头了,并且今后打算继续这样走下去,以尽余生。可见诗人对自己的躬耕学道生活是自乐其乐的。这便是禅宗僧徒隐居生活的一个特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