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重岩之下六首 其六

重岩之下六首 其六


元·清珙

重岩之下,不修形骸。

水食草衣,布袜笋鞋。

竹密暗窗,苔深复阶。

萧焉忘情,寂尔虚怀。

这首诗写诗人的苦行修道。前六句为一层,后二句为一层。

先看前后六句。“重岩之下,不修形骸”,“不修形骸”就是实行苦行修道。“水食草衣,布袜笋鞋”,写衣食之简朴。“笋鞋”,用笋壳做的鞋子。“水食”、“草衣”、“笋鞋”,皆就地取材,以满足衣食的起码需要。“竹密暗窗,苔深复阶”,写斋室的静幽简朴。从以上诗人所写的衣食居处来看,诗人的确是在有意修苦行的。

最后两句为第二层,写苦行对修道的作用。“萧焉忘情,寂尔虚怀”,“萧焉”,是对以上衣食居处等简朴生活境况的高度概括。诗人这样的生活境况虽然萧条索莫,但这样的生活对于诗人的心境,却产生了特别的效应,使得诗人忘情于尘世的一切,心境虚静恬寂,而这种心境,当然对佛法的修习是大有裨益的。

苦行修道在印度并非释迦牟尼的发明,众外道也多有修苦行的。但释迦在开始修道的六年中,也确是苦行以修道,净心以守戒的,有时甚至一天只食一麻一米,饿得骨瘦如柴。佛经中有《苦行宿缘经》,专门讲述苦行修道的释迦事迹。后来释迦得法,他在规定僧徒修道的种种清规戒律中,就有体现苦行精神的。如所谓的“十戒中”,即有不准穿色彩鲜艳的锦绣织品,不准卧高广之大床,不准积聚财宝等,便皆有令僧徒苦行修道之意。印度僧徒一直保持行乞为生,也有苦行修道之意。而僧徒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便于从衣食住行上忘情奢华,除去累缚,以便达到心境虚静清穆,有利于对佛法的领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