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


元·栯堂

秋风蓬岛仙乡远,夜云蓝阂客夜长。

古佛有言如皎月,照人烦恼作清凉。

此诗是诗人月夜抒怀寄意之作。

首二句叙事抒怀。诗人本是个云游僧,每日四方游行。“秋风蓬岛仙乡远,夜云蓝阂客夜长”,在秋风吹起的时候,夜宿在一处佛寺之中。“蓝阂”是寺院的台阶。诗人站在佛寺的台阶之上,望着夜空中飘缈的微云,不由泛起丝丝思乡之悠情,然而“蓬岛仙乡远”,自己的家乡,以身寄居的蓬岛仙乡像那飘缈无际的微云,又远在何方呢?异乡独处,那种孤独之感,甚而白日的奔波之苦,都涌上心头,以致于夜不成寐,唯感长夜漫漫。禅师云游四方,以云游为事,本是心志专一,但是触景生情,看来也有不耐辛劳,客夜愁烦之情。然而禅师毕竟是禅师,不同于堕落尘世的凡夫俗子,自有解脱的修行根基。故而,三、四句诗意一转,“古佛有言如皎月,照人烦恼作清凉”。佛徒常以皎月比佛言,以见月清心。诗人在烦恼袭来的时候,看到皎皎的秋月,便想到佛言,顿时一切烦恼尽去,心定神闲,一如那秋月的皎皎,普照身心,使心神“清凉”起来。

禅宗以“无心为宗”,认为“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自乱”(《坛经》惠能言),一切妄念、烦恼即起。而所谓无念,即于一切法不取不舍,不染不著,任运自然,自在解脱。诗人所谓的“古佛有言”,即本于此类语。诗人在烦恼袭来之时,想到“佛言”,“无念”,顿时收敛心神,弃绝妄念,尽归于一,一切烦恼也就如云飘散而去。这正是,“一念净心,顿超佛地”(《大乘无生方便门》)。

诗人以皎月比佛言,以皎月照人清凉,比喻佛言慧光普照,烦恼尽去,得到解脱,使旧比又见新意。而诗人以久离仙乡而思念起,到从佛言中得到解脱,思想境界无疑又达新的层面,这正是佛徒修行顿悟的目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