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陶宗仪
幽草疏花静里看,桐阴穿膝坐蒲团。
顿除妄念机缘息,方寸无萦眼界宽。
这首诗重在描绘禅宗参禅悟道之法和境界。
禅宗认为“色类自有道”,“学道之人能自观,即与悟人同一类”,“自性心地,以智慧观照”,(《坛经》)刹那间,妄念俱灭,即得解脱。诗前两句写的正是“色类自有道”。静心净虑,独坐蒲团,幽草疏花,映衬其间;桐影渐移,流身而过,妄念俱除,性明畅然。只有心静,才能悟净;只有悟净,方可悟佛。禅家参禅之法于此显明说出。静坐是定,静看得慧,机缘妄念刹那之间不见心中,此时自觉方寸无碍,大千世界,空明澄彻,万物万事,俱化胸中,自然有一种眼界宽的感受。
只有静里看,才能悟,才会“方寸无萦眼界宽”。“佛性常清静”,指的就是这种静心静虑的境界,幽草疏花更是感悟佛性的契机。全诗通过质朴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禅家悟境的形象过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