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善学
眺望前村近,桑麻路欲迷。
过田衣拂水,缘径展沾衣。
远峤寒烟合,空林夕照低。
村翁留我宿,也解说禅栖。
诗人乃游方僧,这是他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游禅诗。
诗题名曰“宿晚村”,而诗重在描写至晚村的路途所见。“眺望前村近,桑麻路欲迷”。远远望去,村舍茅屋就在眼前,然桑林蓊郁,麻林密匝,却寻不到路径。“前村近”与“路欲迷”对举,把一个林木环抱,幽静净雅的村舍烘托了出来,给人无限的胜境联想。这两句诗既是写至村的活动,也为下面几句诗写路途景作了张目。正因为“路欲迷”,才有下面的所在之路,可谓纡曲笔法。
“过田衣拂水,缘径屧沾泥,远峤寒烟合,空林夕照低”四句诗,采用寓目即书的写法来诗人往晚村时的路途感受。由于路迷,所以可能要寻径绕路,走在田埂之上,长长的衣衫拂在水面,涟漪叠出;泥泞的道路使足下鞋屐也沾染了泥水。“过田”两句写近,写动。而“远峤”两句则写远,写静。夜幕将临,夕日西下,余光泛影,回照林间。远处连绵的山峰为寒烟笼罩,雾霭山岚,依依虚虚。这四句诗既可使我们想到陶渊明“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名句,又可使我们想到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名诗。意笔轻淡,境界清新,一幅田园野趣图,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村翁留我宿,也解说禅栖。”照应题目,点出宿晚村的题旨。而“也解说禅栖”,如同陶渊明“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一样,给宿晚村平添了和谐和静谧。全诗以宿晚村说禅做结,使平淡的诗歌又添了一层平淡的意蕴。
这首诗语言浅显明畅,犹如田家语,风格平淡自然,语淡味厚。全说没有一句禅理的解说,但那景色的描绘中,那意境的创造中,无不流露着禅意。景象的描绘是说禅栖的背景;说禅栖在此夕照空林之中,那禅意禅趣不是会更浓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