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衲僧游方


明·王恭

乞食向人烟,心闲处处禅。

浮杯江上月,浣衲涧中泉。

蜀道峨眉远,庐山瀑布悬。

孤云自飞去,谁得扣玄玄。

这是一道送别诗。“衲子”就是和尚。“游方”,四处游历,访师问道。僧人游历学道,谓之游方僧。

“乞食向人烟,心闲处处禅。”首联写游方僧身处尘世而心超俗外。“向人烟”,就是走向众生所在的尘俗间。一般来说,僧人修道爱在清静幽僻的山水林泉之间,而这位僧人为了四方游历学道,却走向红尘,讨饭赶路。但“心闲处处禅”一句,意思陡转,处红尘也罢,在林泉也罢,关键在于修心;只要内心闲静,不染尘缘,便处处可以禅修进道。所以诗的首联写出了僧人处身尘俗而心超世外的境界。

“浮杯江山月,浣衲涧中泉。蜀道峨眉远,庐山瀑布悬。”颔颈两联写僧人四方游历的情形。此两联虽为想象之词,但却将是实事的必然。“浮杯”,把酒杯放在水流之上,漂到谁面前谁饮酒的一种游戏。“浮杯江上月”,指在明月照临下的江上饮酒。“浣衲涧中泉”,“衲”,本为比丘打扫除粪时穿的衣服,后作为僧衣的统称;此句意谓在山涧中洗涤衣服。“蜀道峨眉远”,“峨眉山”乃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高僧云集,名衲荟翠,所以去峨眉山朝圣游学,乃一般僧人的理想,也是所送这位僧人的必去之处。“庐山瀑布悬”,自东晋高僧慧远在庐山创建东林寺以来,庐山名刹林立,香火鼎盛,而且庐山山水绝胜,自是僧人游历学道的必去之地。诗的颔颈两联,“江上”,“涧中”,“峨眉”,“庐山”,地点句句转换,正突出了僧人云游四方的特点,也使首联的“处处禅”落到了实处。

“孤云自飞去,谁得扣玄玄。”尾联表示依依惜别之意。“孤云”,比喻游方的衲僧。“孤云自飞去”,意谓僧人别诗人而去,四方云游学道。“谁得扣玄玄”,“玄玄”,魏晋时期,士大夫爱谈老庄佛教的义理,因内容微妙玄奥,故世人谓之玄谈;这里的“玄玄”,指玄而又玄的佛教义理。“扣玄玄”,即探讨佛教深奥的玄旨。“谁得”,谁能的意思。“谁得扣玄玄”,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将要离去的僧人之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说明了诗人倾心向道,与僧人结下了深厚的道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