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诗偈一首·空手把锄头

诗偈一首·空手把锄头


南朝·齐·傅翕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佛教观的中心命题是“空”,甚至认为连空也应抛弃,不能执著,只有这样,才能彻悟本心,得无上乘。《中论》卷二《观行品》说:“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大圣,指释迦;诸见,即各种外道邪见。如果执著于空,那就是邪见,所有的佛都没有办法度化的。故要认识空,而不能执著于空。因为世上的万物只不过是因缘和合而成,聚则有,离则散,本质是空,即使空也是如此。“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中论·观四谛品》)故人不能执著于一切,即要破我执、法执,如果执著,就会烦恼丛生,受到束缚,得不到自由,达不到中道。“由执我、法,二障具生”,但“若证二空,彼障随断”,(《唯识论》)继而达到中道的绝对自由。而要达到空、中道,那是非要经过一番死而后生的修行不可。为什么呢?因为人从其出生后,就离自然越来越远,就受到社会各种环境的熏习,现实的、人为的各种逻辑观念在人的头脑中铁定一样地扎根,而要重新否定、打乱、抛弃、空掉它(注意,不要再去填补它,只是“空”,空也要抛弃),谈何容易?

日本明治时代禅师南隐曾接待了一位向他来问禅的教授。他倒茶招待客人,茶水溢出桌面,他仍不停。双方一直沉默,教授不解的疑惑再也使自己沉默不下了,发问道:“溢出来了,还倒?”南隐说:“你就象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你若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我怎么向你说禅呢?”

“你自己的想法”,指的即是社会逻辑观念的熏习所形成的铁定的世俗看法,也就是佛教所谓的俗谛。要学禅,必须把俗谛打乱、否定掉、倒出去,使心空起来,才能,实际上,这也就是禅。傅大夫的这首诗偈就是向这铁定的世俗逻辑观念宣战的诗。

“握着锄头的手依然是空手,骑在牛背上仍然是步行,人在桥上走,脚下的桥在流动而水却不流。”动即静、静即动,空即不空、不空即空,骑牛即步行、步行即骑牛,在禅者看来,二者本质等同,不一不异。因为相互对立的主客二元双方都是依存互生的,没有A即没有非A,反之同样,所谓的A与非A是水火不容的看法是后天形成的,它们本质上是相互包容、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正如苏东坡《前赤壁赋》中所说:“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傅翕用诗否定了世俗的铁定的逻辑观念,是一首最直截了当,也最能表现禅者超逻辑的思维方式的诗。

该诗从字面上看明白如话,但从其表现的内容和逻辑关系上来看,又是一般人所难以理解、接受的。但明白了上述道理后,即可中鹄理解。要接受它这混乱、颠倒的逻辑观念,须得有死而后生的心搏历程不可,要“距定脚跟,竖起脊梁,无分昼夜,直得东西不分,南北不辨,如有气的死人相似……心识路绝”,才能“忽然打破髑髅,元来不从他得”(《禅关策进》卷一)的自己悟得。得人生真谛,得生死中的大自在,游戏于四道六生。不过,你不接受也行。

从艺术的角度看,此诗亦很有借鉴之处。艺术贵在创新,创新必须要突破,这要有独到的思维能力、奇特的想像力,靠常规的二元对立的逻辑思维方法是不行的。诗佛王维的画中“雪与蕉同景,桃李与芙蓉并秀”,虽不合逻辑,但却被世人称道,其“天地日月草木烟云,皆随我用,合我晦明”的神来之笔,不能不说是得力于禅的超逻辑的思维方式。

无独有偶,唐代寒山子亦有类似的诗,现录下,以飨阅者。

身着空花衣,足蹑龟毛履,

手把兔角弓,拟射无明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