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偈一首(心迷法华转)

偈一首(心迷法华转)


唐·慧能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诵久不明己,与义作仇家。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这是一首谈如何读《法华经》的偈语。

僧人法达少年出家,诵《法华经》七年,累计达三千遍之多而不解经旨,往问六祖慧能大师。慧能并不识字,也没有读过《法华经》,便让法达念诵《法华经》,当念至《方便品》时,慧能即已通晓《法华经》的大意,并当即为法达讲解经旨。法达一听,心便开悟,心悦诚服地说:“诵经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慧能这首偈语,便是其为法达讲解《法华经》后,随即所示的阅读《法华经》的方法。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久不明己,与义作仇家。”“不明己”,即己心不悟;因心不悟,所以出现了“法华转”的现象。“法华转”即心随经文被动地转来转去,却不能透彻地理解经义,以致于“与义作仇家”,即不识经文大义。这里慧能强调读《法华经》必须首先“心悟”,只有“心悟”,才能“转法华”,即使《法华经》为我所用。那么如何才算作到了“心悟”呢?“心悟”就是“开佛知见”。据慧能所说“佛知见者只汝自心”便是,但因众生心邪,自蔽光明,所以只“开众生知见”。佛者觉也,“开佛知见”就是明白《法华经》“因缘出世”的宗旨,深契万缘皆空的思想,作到“内外不迷。”《坛经》说:“外迷著相,内迷著空。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悟此法,一念心开。”可见外不著相,内不著空,便是“内外不迷”,开了佛之知见,也即“心悟”。以悟心去诵《法华经》,便可“转法华”,而不是“法华转。”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无念”是大乘般若的思想。般若讲“法空”、“我空”、“空空”。“空空”就是不但要空掉万物,空掉自我,最后连“空”的观念也应一起空掉。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算是真正的“无念”。慧能说过:“我此法门,从上以来,顿渐皆以无念为宗。”可见“无念”在禅门修行中的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慧能此偈才说“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此偈的最后二句“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法华经》以羊车、鹿车、大白牛车比喻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三乘佛教,而白牛喻最上乘的菩萨乘法。此偈的最后二句,是以上意思的逻辑延伸,意谓若能有念不计较,无念也不计较,达到了这种境界,便是最高的境界,就象坐车时搭乘上了最有力的大白牛所驾的车一样,舒适而且轻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