诣西山深师


唐·韦应物

曹溪旧弟子,何缘住此山。

世有征战事,心将流水闲。

扫林驱虎出,宴坐一林间。

藩守宁为重,拥骑造云关。

这是一首极赞“曹溪旧弟子”,宣扬佛法的诗,表现了诗人倾慕向往隐逸之思。

“曹溪旧弟子”即指禅门弟子。“曹溪”为禅宗别号,以六祖在曹溪宝林寺演法而名。诗一开始便以佛家语交待出诗人到西山所拜的师者。紧接着便置一设问:他是因为什么缘故来到这深山密林之中呢?这里的“山”,指佛家清净的境界。首联两句好似两个镜头,第一句像是“特写”,一下子把“曹溪旧弟子”推向观众。第二个镜头便接着把他送往银幕深处,展开对人物的充分表现。

颔联“世有征战事,心将流水闲”两句,写这位老僧超然物外,不以物喜,不因己悲,对外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尽管世上发生有战争,有流血,有死伤,有人命关天,生死存亡的大事,他却一心参禅,心象流水一样安然和清闲,不为世扰,置“生死于不顾”。其实这一句也正是对“何缘住此山”的回答。正因为世间有这样的厮杀,他才一心参禅。禅宗认为:禅定可以断除烦恼,断绝贪欲,断绝痛苦,普救众生,涤除诸般杂念。

颈联“扫林驱虎出,宴坐一林间”两句是颂扬佛法无边和“曹溪旧弟子”修行的功力。在这里,“安禅”可以治猛虎,凭借着佛法扫清山林,驱出猛虎,安然独处于清净的山林。

尾联“藩守宁为重,拥骑造云关”,是照应颔联,写固守屏障,拥骑造关,坚守一隅,偏安一地,确保一方安净。其实,我们又何尝不可以把这个偏安的境界当作诗人所追求的佛家净土呢?何尝不可以把它看成是高人独处的清净圣洁之所呢?虽世有战火,因佛在心中,却能“我行我素”。这弦外之音仍是说,佛法大于兵法,佛法胜于兵法。就进攻来讲,无坚不可摧,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就防御来说,胜过任何坚固的屏障、险要的关隘、勇猛强大的军队。这尽管近似于古代寓言中的卖矛卖盾人,容易被“以子之矛,击子之盾”所戳穿,但我们静思之后,便可悟出一种道理。禅宗正是通过改变人们的思维把人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这正如佛典所讲“哭婆的故事”,哭婆有两个女儿,一个卖伞,一个卖鞋。哭婆晴天担心卖伞的女儿生意不好,雨天担心卖鞋的女儿生意不好,所以,便整天哭泣。有人劝说她,你晴天为卖鞋的女儿想,雨天为卖伞的女儿想。这样,使她从痛苦中得以解脱,变常哭为常乐。我们清楚了这个故事之后,此诗尾联中的禅趣也就心领神会了。看似与前面的佛门弟子没有什么瓜葛,而实则是貌离神合,极度赞扬了远离尘寰的“曹溪旧弟子”。他就象机关木人,不执著一切世间的名份或事物,恶来不恨,善来不喜,好也承受,坏也担当,永远是“无所住而生其心”,了悟解脱,沐浴在真理的光辉之中,陶醉在解脱之后的纯净怡悦的境界里。更显示出威力无比的佛法对人们具有的巨大感召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