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一首·选佛场


唐·庞蕴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参加科举考试是古代士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跳龙门,出人头地的捷径,故写科举考试的诗亦是常见而不胜数的。但庞蕴的诗却不落窠臼,写考试,表现禅的内容——心空及第的选佛场。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二句,意谓来自天南海北的同修道人聚在一起,共同学习无为真理。无为,佛教概念。指离开生死因缘造作的永恒不变的“法性真理”,是无生住异灭四相变化的绝对存在。涅槃、无相、实相、法界皆为其异名。它和不真实的、虚妄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有为相对。

“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二句,意谓这里是选佛的考场,只要达到了心空就可以毕业成佛,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指的是佛教的修行——学习无为法——的话,那么这两句就接触到了佛教的实质性内容“空”。心空,是佛教修行的目标之一,要求信徒们认识到世界万物“空”的本质。“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恶人善人,草木丛林,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坛经·般若品第二》)进而一路向上,认识到“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做到对境不起心,六尘不染,“无所住而生其心”,从而证得自性本心。

佛教是一个无偶像倡平等的宗教,他认为一切众生皆藏有本来清净的如来法身,亦一切法的本体,只是因为众生的如来本性被无明隐遮不显而已,如果众生认识到了这一点,远离虚妄染法,做到如实空,即可及第成佛而与佛一样。佛祖释迦在《法华经》中一开始就反复阐明了这种思想,在该经“方便品”中又说:“我于一切众生,等如无异。”庞蕴的诗揭示的正是这种成佛面前人人等如的思想。学无为,悟,众生即佛;不悟,佛即众生。

庞蕴所处的时代,正是马祖、石头等禅宗大德辈出,南宗风靡的时代,不少士人纷纷沓然而至,庞蕴本人就曾先投石头,后拜马祖为师而成居士的。庞蕴的好友丹霞天然禅师亦是弃仕路而入禅房的。丹霞在入长安应举的路上,听禅者说:“选官何如选佛?”又说:“今江西马大师出世,是选佛之场,仁者可往。”丹霞遂仕路而直奔江西礼参马祖,成为一代禅师,留下不少佳话。庞蕴处在一个这样“个个学无为”的时代背景中,创作出这样精致的选佛诗是很自然的事,难能可贵的是,四行二十个字即揭示了佛教心空等佛的真髓,如果不是出入于佛教三昧的个中人,那是绝对写不出来的。

诗采用倒述手法,先描写“聚会”应考之景,给人造成一种参加科举考试的假像,而后笔锋轻轻一掉,点出聚会之实,似电影艺术中的悬念设置,颇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阅读情趣。“心空及第归”,且有诙谐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