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陈羽
九霄心在劳相问,四十年间岂足惊。
风动自然云出岫,高僧不用笑浮生。
这是一首应酬答谢之作,诗人陈羽于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登进士第,与之相善的幽居闲上人赠诗表示祝贺,诗人作此诗以表感激之意,故名曰《酬幽居闲上人喜及第后见赠》。
以常理论,人生之志趣莫过于金榜题名时,实应为可喜可贺之事,然而诗人在此诗中表达的态度又如何呢?
“九霄心在劳相问,四十年间岂足惊。”上人您远在尘俗之外,却不辞劳苦表示祝贺,这四十年的攻求有此结局难道也值得惊喜吗?诗人陈羽生平虽不可考,但由此可知,陈羽及第之时已过不惑之年。首两句开篇可见诗人一方面对上人表示感激之情,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了自己对于功名仕途的不屑一顾,同时隐涵了诗人对四十年来空负不羁之才而终得一展的踌躇满怀,似乎金榜题名本为自己意中之事。
“风动自然云出岫,高僧不用笑浮生。”此乃诗之妙处!只要风一吹动,浮云自然会从山层里冒出来,只是大师您别笑话我这未出道的“浮生”。“浮生”是指对人生抱有消极看法的人,认为世事无定,生命短促,只有倾心事佛,方得解脱,这里是诗人自谓,诗人大概可以说是一位在家修道的居家道士吧。此两句中诗人运用一个绝好的比喻,“风动自然云出岫”,比喻自己只要条件成熟,进士及第本在情理中。以此作比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恃才放旷、狂放不羁的人生态度,反映了一代名士傲视尘寰,不随流俗的风范。更重要的是,“风动自然云出岫”亦反映出诗人接受佛礼熏陶,一切顺应自然,随其自生自灭以及因果报应的思想,一切事有因必有果,有“风动”则自然会有“云出岫”,有四十年来孜孜以求,则必然会有今日之金榜题名时;“云”,作为一种飘然无定的象征,随风浮动,来去无踪,正合于诗人心中那种对于功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超然物外的傲岸。可贵的是,诗人并没有范进式的醉心于仕途经济而不能自拔,他虽然没能像佛徒那样完全脱离官场,但在功成名就之时,一种淡化的追名逐利思想在此诗中隐然可见。
短短四句诗二十八字,再次展示了诗人“写难状之景,了了目前;含不尽之意,皎皎言外。”(《唐才子传》)的苦吟工夫。一篇小小的酬答之作,便写出了“风动自然云出岫”这样的精赡之句,决非造次之作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