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


唐·刘禹锡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河南白尹木檀越,好把自经相对翻。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领悟“即性即佛”的禅理后所获得的精神快乐。

第一联“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中的宿习,为前世之习。慧根指能观达众生为慧,慧能生道故名慧根。第一:至道,即佛之最根本的道理。此二句意谓:人之自性本具佛性,至纯至净,无染无垢,但因不明此道,故虽多次听闻佛门至高无尚的真谛仍不能悟。正如《坛经》所言:迷误的人心里总是寻找事物的外部现象,从外面来修习寻道,不明白自己的本性即佛。

再看第二联“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七祖:指华严宗七祖宗密。心印:禅宗主张“即心即佛”,即世间出世间的一切诸法,原都不离自心自性,只是人们经常为烦恼惑障所遮蔽,因此,不能了悟本心本体本来是佛。如果人们了悟了自心自性本来是佛,那么,只要于自心上顿悟真如佛性,即可成圣作佛,而不必向东向西四处寻觅。基于这一思想,禅宗提倡直指心源,不落文字,不依言语,直以心为印,明心见性,即可直入佛境。“心印”即明心见性之说。三乘:指引导教化众生达到解脱的三种方法、途径。一般称“声闻”、“缘觉”、“菩萨”为三乘。便门:指佛门。此二句意谓:自从在宗密大师处学得“直指本心”、“见性成佛”之理,方知一切经教文字只是方便设施,根本无需执著,坐禅修行也是枉受辛苦,无助于悟道成佛。

第三联“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沧江”代指山林世外;“紫阁”代指仕途尘缘。此二句意谓:只要扫除雾障尘埃,自性清净,无论身处江河湖海,还是位尊庙堂高官,都能超然脱俗,不著不染。《金刚经》有言:应该没有任何执著而产生心念,即不要执著于法——实相,也不要执著于非法——空无。禅宗发展了这一义理,主张于世间求出世,即世间求解脱。从总体上说,禅宗的初几祖比较重林谷而远人间,提倡独处幽栖,潜形山谷,端居树下,泥迹人间,杜绝交往,终朝寂寂,静坐修禅。这种现象自慧能开始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岩居穴处,潜心修行,慢慢发展到先识道,后居山,进而衍化为既在红尘浪里,又在孤峰顶上的人间禅,最后又流于运水搬柴皆通妙用的泛化禅。王维的“半官半隐”,白居易的“大隐隐于朝”受其影响很深。

末联“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自经相对翻”。大檀越:施主。自经:指自身的佛性。此二句意谓:白施主呵,你如果也能开悟即心即佛之理,便能逃出纷扰烦忧,超尘脱俗,得到无限心量,永浴清净乐趣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