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僧酒


唐·皇甫松

劝僧一杯酒,共看青青山。

酣然万象灭,不动心印闲。

此诗有点“不伦不类”。诗人“劝僧酒”,真正的禅师必然视其为大逆不道。酒为僧俗五戒之一,“为毒药”,“为毒水”,“为毒气”,“众失之源,众恶之本”(《大爱道比丘尼经》)。而诗人却与僧徒共盏,乃至酣然,罪孽深矣。而此诗所透露出来的思想究竟是什么呢?

“劝僧一杯酒,共看青青山。酣然万象灭,不动心印闲。”请你再饮一杯酒,共赏青翠之苍山。酒至沉酣畅快时,心中万象皆已灭。不语不动无心印,众生之心俱空闲。诗人把术语“心印”直接介入诗中,佛之“心印”即禅之本意,不立文字,不依言语,直以心为印之义。能得“心印”,故能酒肉穿肠过,佛祖心头坐。所以诗人与僧人对景(山)共酌,抛开佛典之禁忌而不顾,其趣了然。

是什么原因促使诗人犯下僧家之大忌呢?正是因为诗人陷入了一种极端痛苦的悲观愁绪中,他才会纵酒狂歌,以泄胸中的愤懑。“酣然万象灭”,深藏在字里行间的是一种绝望的令人心衰气丧的颓唐,一种偶然兴起的佛理的透射。不是经历了痛苦的熬煎,艰难的心路历程,诗人不会写下这种超出了一般人心理承受能力的残忍的绝句。当然,这首诗也是皇甫松内心境界的折光,他不可能有苏轼那种善于接受现实,转而成为现实主人的乐观旷达的精神,而只是耽溺于逆境不能自拔,故作悠闲,借酒浇愁,实际上更现其愁绪满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