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稹
欲离烦恼三千界,不在禅门八万条。
心火自生还自灭,云师无路与君销。
这是一首唱和诗。“乐天”,白居易,字乐天。《赠云寂僧》,即白居易所作的《恒寂师》一诗:“旧游分散人零落,如此伤心事几条?会逐禅师坐禅去,一时灭尽定中消。”元稹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后,觉得白诗所说的“会逐禅师坐禅去”,烦恼“灭尽定中消”的说法并不恰当,因提笔写下了这首和诗。
“欲离烦恼三千界,不在禅门八万条。”这两句诗意谓,坐禅入定并不能消尽烦恼。“烦恼”,指贪欲、嗔恚、愚痴等诸惑,因其能烦心恼身,故谓之烦恼。《智度论》七曰:“烦恼者,能令心烦,能令恼作,故名烦恼。”“三千界”,即三千大千世界,这里指的就是尘世。“禅门八万条”,“禅门”,即禅定之法门。《止观》九曰:“禅门无量,目约十门。”可见若详细分析起来,禅门的确不计其数,“八万条”不过形容其多而已。“欲离烦恼三千界,不在禅门八万条。”此二句是针对白居易诗中所说的“如此伤心事几条”,“一时灭尽定中消”而言,说明欲消除大千世界的种种烦恼,靠禅定之门是不行的。元稹这里的看法,反映的是禅宗一派的观点。南岳怀让有句名言:“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能成佛?”还说:“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汝若坐佛,便是杀佛。”可见坐禅与成佛并没有联系。而只有达到了成佛的境界,即入于常乐我静的涅槃之境,大千世界的所有烦恼才会一时消除。正因为如此,诗人才说:“欲说烦恼三千界,不在禅门八万条。”
“心火自生还自灭,云师无路与君销。”“心火”,指内心的激动与烦恼。这两句在前二句的基础上又进一层,意谓禅师的本领不过在于教人修习禅观罢了,既然坐禅对于“自生自灭的烦恼不能消除,禅师也就别无妙法为君消解烦恼了。相传禅宗二祖慧可初学佛法时,心为烦恼所扰,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便去找达摩祖师,要达摩大师为其安心,消除烦恼。大摩对慧可曰:“请把你的心拿过来!”慧可说:“无心可拿。”达摩接着说:“我已经给你安过心,消除过烦恼了。”禅林中这则有趣的故事说明,众生本是虚幻的,既然如此,只有对烦恼应之以无心,让其自生自灭,自来还自去也就可以了。这就是六祖所说的“于一切境上不染”,“念念不住”,这也正象如来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白居易所以有烦恼伤心,是因为心注于“旧游分散人零落”,但是,若心中有了旧游分散零落之烦恼,让其自来自去,自生自灭,心不住于烦恼,“即无所住而生其心”,心中烦恼自然也就消失了,这何用得上坐禅?又哪里用得上禅师来销解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