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音


【释义】:

①美名,美好的声誉。《豳风·狼跋》二章:“公孙硕肤,德音不瑕。”毛《传》:“瑕,过也。”郑《笺》:“公,周公也。周公摄政七年致太平,复成王之位,孙遁避此,成公之大美。不瑕,言不可疵瑕也。”《小雅·车舝》一章:“匪饥匪渴,德音来括。”朱熹《集传》:“匪饥也,匪渴也,望其德音来括,而心如饥渴耳。”《大雅·皇矣》四章:“貊其德音,其德克明。”毛《传》:“貊,静也。德正应和曰貊。照临四方曰明。”②善言,好话。《邶风·谷风》一章:“德音莫违,及尔同死。”郑《笺》:“夫妇之言无相违者,则可与女长相与处至死。”《邶风·日月》三章:“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毛《传》:“音,声。良,善也。”郑《笺》:“无善恩义之声语于我也。”《郑风·有女同车》二章:“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长乐刘氏云:德音,谓齐侯请妻之德音,郑人怀之不能忘也。”③歌颂太平的音乐。《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诵,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大雅·假乐》三章:“威仪抑抑,德音秩秩。”郑《笺》:“抑抑,密也。秩秩,清也。”《说苑·修文篇》:“凡从外入者,莫深入声音,变人最极,故圣人因而成之,以德曰乐,乐者德之风。《诗》曰:‘威仪抑抑,德音秩秩。’谓礼乐也。故君子以礼正外,以乐正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