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
若不坐禅销妄想,即须行醉放狂歌。
不然秋月春风夜,争那闲思往事何?
这是一首自遣的七言绝句。元和十年,诗人被贬江州。自长安赴江州途中,诗人以禅参诗,借酒纵歌,聊以遣怀。
“若不坐禅销妄想,即须行醉放狂歌。”“坐禅”和“行醉”互文见义,同被诗人视为销除“妄想”的途径。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归于一个“空”字;自身所有烦恼,无不源于一个“妄”字。待列六根清静,坐禅行醉,自能得“浮生半日闲”。诗人此处把坐单与行醉对举,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诗人虽接触佛家较早,但他素有“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兼济之志,并不能诚心修佛。据说他曾问禅于鸟窠禅师。该禅师有一怪僻,常在松对上栖止修行,故得名。诗人见禅师端坐鸟窠上,摇摇欲坠,就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一点也不,倒是尔的处境非常危险。”诗人问何以见得。禅师说:“薪火相交,纵生不停,怎能说不危险。”意谓官场沉浮,勾心斗角,已如薪火相交,迫在眉睫。诗人虽深以之为然,但并不能放下出仕之念,立地成佛。终于于元和十年被挤出朝廷。诗人虽知仕途险恶,亦有出世之思,但他毕竟是封建士大夫一个,且又时值当年诗人四十四岁),自然不会轻易皈依沙门,一如《红楼梦》中所云:“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可见诗人坐禅,仅是为了克制欲念,并非真正为了明心见性,超然无我。这一点从这两句诗可以看出,因为坐禅且又行醉,这是佛家所不允许的,佛教五戒之一就有不饮酒一项。诗人饮酒纵歌,当是效仿阮籍、嵇康,这也说明诗人兼受道家影响。诗人内心的矛盾从他稍后的《与元九书》一文中也可见出,他不过仍在师法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那一套而已。
“不然秋月春风夜,争那闲思往事何?”这两句紧承前两句。“闲思往事”,亦即“妄想”之具体内容,亦即诗人之欲念。秋月春风夜,正所谓人世间的良辰美景,应是好好赏玩的时刻,但仕途失意,壮志难酬,即无赏心乐事,如许良辰美景不过平添几段伤心往事,一点无用情思而已,终不免自寻烦恼,自伤脑筋,还不如坐禅诵经来得畅快。禅经曰:“吾念世人不如此龟,不知无念,放恣六情,外魔得便,形坏神去,生死无端,轮转万道,苦恼百千,皆意所造。”(《法华经·心意品》)若不坐禅,亦可强酒。强酒,犹言努力喝酒。佛说:一滴水一世界,尘世滋味,不过杯酒而已。闲思往事,一任它似尘滓泛去,何有于我哉!至此,诗人通脱达观,浑然自适。
诗语言质朴,一如白话,颇近佛教之“正语”。此诗不似一般禅诗平和冲淡,言近旨远。全诗一气呵成,在自我解脱的外衣下满含悲愤。诗人又用“若不”、“即须”、“不然”等连接词,更使悲愤之情一泻千里,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
此诗反映的思想庞杂,但禅理仍占其主导地位。犹如被贬江州是诗人一生的转折点一样,此诗也是诗人由讽谕诗转向闲适诗中的禅诗的转折点。因此,此诗对了解和研究诗人的思想和艺术的发展有重大的认知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