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吴融
南北东西似客身,远峰高鸟自为邻。
清歌一曲犹能住,莫道无心胜得人。
这首诗表面写云的自然流动,实则蕴含了禅家任运自然,随遇而安,无住无执,无心无念之理。
云南北东西,自在飘逸,如游客居无定所,逢山为邻,遇鸟为伴,随心所欲,随情所住,自由自在,一曲清歌也能令它留恋陶醉,满足怡乐。真可谓悠游闲淡,无执无著,看似无心,却又胜过人的事事用心,处处积虑,烦恼缠身。
禅宗主张自然而然。六祖惠能言“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对一切外物不生喜怒哀乐之情,随缘任运,听其自然,饥食困眠,不加造作。《五灯会元》载:有一个僧人去拜访洞山禅师,问:“寒暑到来,如何回避?”这个问题可以解释为:人,怎样才能从生与死,有与无中解脱出来?洞山回答:“何不向无寒暑处去。”僧人又问:“如何是无寒暑处?”洞山回答:“寒时寒杀阁黎(和尚),热时热杀阁黎。”他的话暗示了寒暑是不能逃避的,只有顺其自然才能免受干扰。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说:唐代法常禅师住在远离人烟的大梅山中,有位僧人在山中迷了路,行到法常禅师的草庵,问禅师在此多久了,禅师回答:“只见四山青又黄。”法常以春秋代替时间,暗示了时间本是自然而然的,只有把时间还原于自然之中,才是真正的超越,生与死也同样如此。而那僧人却急于离开山中,接着问:“出山路向什么处去?”禅师淡淡答:“随流去。”对迷路的僧人来说,无论是山林,镇子,都市,人们是永不能离开水的,只要沿河流而下,总会有人烟。对人生而言,如果真能领悟“随流去”的真谛,从事自然而然的生活,那就是一种真正的解脱了。
此诗正是通过云的无心飘逸,暗合了禅家的“任运”、“随流”的义理,透露出作者自在轻盈无住无念的心境和对尘世人间痴迷执著,你争我抢的蔑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