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辉堂


唐·陆希声

野人心地本无机,为爱茅檐依翠微。

尽日尊前谁是客,秋山含水有清辉。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但从这景物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潇散的风神和澄清的内心世界。开头两句先写自己依山傍水结庐之因。以“野人”自指,与“无机”相应,写出自己清静无欲,不起波澜的“心地”。“机”是机巧,心中无机,自难于滚滚红尘中争夺倾轧,只可到山中作一“野人”而自得其乐了。这是从反面来讲。虽然无机,但却有“爱”,这爱也不同于人世中的贪爱,欲壑难填,而是经禅心净化过的禅悦心情。结庐山脚,山色空濛青黛,真可与清净内心相表里。翠微,即青翠的山峰。

“尽日”两句,一问一答,那种自得其乐的心情跃然纸上。白天,沿着清幽的竹径去观赏山间的花木;夜晚,在月亮的清光中散步吟诗,“满山风物供高枕,四合云山借画屏”,生活真是悠哉游哉!闲来无事,把酒独酌,青黛色的山峰倒映在堂前的一池清水中,山光水色,俱清灵明秀,真堪为我之嘉客。主客相得,并皆忘情,美酒可醉,山水可乐,这情趣又岂常人所能得。不仅写出了清辉堂周围的优美景物,作者沉醉其中的娱悦;也巧妙地点出了清辉堂的位置和它命名的原因。

这首诗中没有明显的禅理成分,但作者这种摆脱拘执,无待无求的生活态度,却和禅宗的人生观有相通的地方。禅宗修行的目的,正是达到这种不著是非,心地空明的境界。整首诗风格清爽明净,在赏心悦目之中,自可给人以心灵的启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