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夏日题悟空上人院

夏日题悟空上人院


唐·杜荀鹤

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荫房廊。

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得心中火自凉。

荀鹤此诗,不仅是对悟空上人的赞誉,更是对“自我心净”的禅家境界的礼赞。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在常人的眼里,高僧的行迹往往同名山胜水的幽深清静发生联系,似乎高人总是散发出不食人间烟火的气息,其实不然,在禅门看来:众生心性本净,我心即佛,明自性即见佛性。所以,出处无关紧要,即使“入淫女室,然无贪淫之想,清净不污,犹如莲花”。

这位悟空上人可谓深得三昧。在三伏酷暑之际,他身披僧衣,关门独坐,虽然没有高高的松树和婷婷的青竹帮助他抵挡暑气的侵袭,可是上人却全然没有暑气蒸腾,酷热难熬的烦恼与不安。何以至此呢?因为上人的内心已灭却了世界的相对与差别,达到了平等如一的境界。就象临济和尚所说的那样:“永在途中,不离家舍”。

真正的禅家风范就是如此,面对自然界的四季交替,寒暑变异,面对人生的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他的态度就是不抗御,亦不屈服,更不靠回避问题去解决问题,而是渗透到问题的里面,随遇而安,调和好自己的精神,自我心净,自然达到寒暑皆无,冷暖不知的高境界。

也正基于此,所以,参禅不一定要在宁静的山中水边,禅寺亦无须沾惹名山胜水,只要进入无心的境界,物我两忘,处处皆是修禅的好去处,纵使人在火中,也会自然凉快。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饮酒》诗有这样几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结合着荀鹤此诗来看,两者在旨趣上极为相近,虽不能由此断言陶诗亦有禅味,但至少可以说明陶渊明的心境与禅家有偶合之处。因为在禅家来说,禅是无所不在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