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章禅老


唐·李中

比寻禅客叩禅机,澄却心如月在池。

松下偶然醒一梦,却成无语问吾师。

这是一首绝妙的描绘禅宗顿悟境界的七言绝句。偶吟此诗,便好象是听见一位得道高僧在传法布施,实在是一首已臻于化境的以禅入诗之作。

诗题命为《访章禅老》,看来作者是有寄迹山林的私意了,而从诗句中却似乎可以体会到诗人已是一名虔诚的僧徒了。“比寻禅客叩禅机”,交待诗人之访章禅老,其意在叩问“禅机”。按照佛教的解释,“禅客”是指“禅家之寺院,豫择辩口者,于应白衣之请,升座说法(宋代官人入寺之谓)时,使出众与升座之人问答者”,看来章禅老正是这样一位“辩口”、“出众”者了。“澄却心如月在池”,通过禅老对佛理的阐释,心中的尘缘化解了,心境澄澈如月在池中。“松下偶然醒一梦,却成无语问吾师”,睡卧松云之下,忽然梦醒,似幻似真,似悟非悟,于恍惚中顿悟至理,“却成无语问吾师”,好象刚刚开始,却已告磬,句绝意不绝。这便是六祖慧能大肆渲染的禅宗顿悟境界。

此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构思相当精妙、深曲,为了“澄却心如月在池”而“叩禅机”,却在这一梦一醒之间似已顿悟。正是这一段昭昭灵灵的灵明觉性,犹如万里晴空,不留点翳的现象,才使作者似悟人生的真谛,找到真正归宿的安身立命之处。诗人在细致地铺陈出一片宁谧澄静的顿悟境界以后,轻轻丢开一笔,“却成无语问吾师”一句以曲尽幽微的笔墨传达了诗人不溢于言表的顿悟之乐,造成了一种漫远悠长的韵致。这一精妙娴熟的诗笔描绘一瞬间的顿悟,使得全篇诗意浓郁,情味隽永,“令人再三吟咀而有余味”,意境之新妙,情韵之悠长,读之虽在倏忽,却令人思绪万千,可以说这是一首已臻于“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化境的禅诗佳作。

佛教在唐代有南顿北渐之分,顿即顿悟,渐即渐修。此诗中诗人并未受任何来自外物的教化,而只在一念之间心性明朗,恍若梦境,达到了禅宗治心的效果,“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当然,诗人所流露出来的禅境,还并未了解禅宗的心法,而只是一种对禅理的大而化之的情感思维罢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