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①水杨、浦柳。《王风·扬之水》三章:“扬之水,不流束蒲。”扬,激扬。郑《笺》:“蒲,蒲柳。”陆玑《草木疏》:“蒲柳有两种,皮正青者曰小杨。其一种皮红者为大杨。其叶皆长广于柳叶,皆可以为箭杆。”《本草纲目》李时珍〔释名〕:“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多宜水涘蒲萑之地,故有水杨、蒲柳、萑苻之名。”〔集解〕:“恭曰:水杨叶圆阔而尖,枝条短硬,与柳全别。”②香蒲、水草。《陈风·泽陂》一章:“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毛《传》:“陂,泽障也。荷,芙蕖也。”郑《笺》:“蒲,柔滑之物。”孔《疏》:“蒲之为草,甚柔。”朱熹《集传》:“蒲,水草,可为席。”《小雅·鱼藻》三章:“鱼在在藻,依于其蒲。”毛《传》:“鱼以依蒲藻为得其性。”郑《笺》:“藻,水草也。”《大雅·韩奕》三章:“其蔌维何,维筍及蒲。”毛《传》:“蔌,菜肴也。筍,竹也。蒲,蒲蒻也。”郑《笺》:“筍,竹萌也。蒲,深蒲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