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古人佩戴的一组玉饰。《郑风·女曰鸡鸣》三章:“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三家诗》说:“佩玉有葱衡,下有双璜,冲牙蠙珠,以纳其间,琚瑀以杂之。”毛《传》:“杂佩者,珩(héng)、璜(huáng)、琚(jū)、瑀(yǔ)、冲牙之类。”此为形状、色泽不同的玉饰。郑《笺》:“赠,送也。我若知子之必来,我则预储杂佩,去则以送子也。”朱熹《集传》:“杂佩者,左右佩玉也。上横曰珩,下系三组(组,丝绳)贯以蠙珠。中组之半贯一大珠,曰瑀。末悬一玉,两端皆锐,曰冲牙。两旁组半各悬一玉,长博而方,曰琚。其末各悬一玉,如半璧而内向,曰璜。又以两组贯珠,上系珩两端,下交贯于瑀,而下系于两璜,行则冲牙触璜而有声也。吕氏曰:非独玉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