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黄庭坚
君不居郎省,还应上谏坡。
才高殊未识,晚岁喜无它。
枥马羸难出,邻鸡冻不歌。
寒炉余几火,灰里拨阴何。
黄庭坚《次韵高子勉十首》作于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高子勉,名荷,荆州人,自号还还先生,从黄庭坚学诗,黄庭坚在《与李端叔书》中曾称赞他说:“比得荆州一诗人高荷,极有篆力,使之凌厉中州,恐不减晁(补之)、张(耒),恨公不识耳!”此篇意在赞美高荷富有超群的才学,惋惜高荷不为时用,勉励他刻苦学诗。
首联:“君不居郎省,还应上谏坡。”“郎省”郎官所居之官署。“谏坡”,指谏院,北宋仁宗朝初置谏院。此处为盛赞高子勉的才华,意谓:凭你的才华,不居郎官之职,应该入谏院为谏议。据洪迈《容斋四笔》:唐人称谏议为大坡,故此言“上谏坡”。
诗的第三句笔锋一转,说高子勉“才高殊未识”,尽管才高,却不为人赏识。第四句再一层曲折:“岁晚喜无它。”虽未得重用,但也不曾有何灾难,这也可聊以自慰。
颈联进一步写高子勉怀才而不遇,有志而难伸:“枥马羸难出,邻鸡冻不歌。”虽为千里马,却因羸弱而伏于槽枥之间,难于奔走驰骋;有如邻鸡,因天寒而不能引吭高歌。这是对高子勉才华的赞美,是对高子美不为时用的惋叹,也是诗人自己的夫子自道,其间充满了对世事不平的悲懑情绪。
尾联“寒炉余几火,灰里拨阴何”两句是勉励高子勉苦心作诗。这里用的却是佛教禅宗的公案。《五灯会元》卷九记载百丈怀海禅师传法沩山灵祐禅师时,写百丈怀海对灵祐曰:“汝拨炉中有火否?”灵祐拨之曰:“无火。”百丈怀海亲自起身,“深拨得少火,举以示之曰:‘汝道无这个聻!’师由是发悟,礼谢陈其所解。”“拨阴何”,“阴何”,指六朝诗人阴铿和何逊。杜甫《解闷》诗曰:“颇学阴何苦用心。”黄庭坚借用禅宗公案说明读书与师法前人时不要墨守成规,而要活参,他倡言“活法”,其意在于引导后学能领悟前人的微言真谛。所谓“寒炉余几火,灰里拨阴何”,就是说自己要像百丈怀海禅师传法灵祐那样,从寒炉余烬之中拨出阴铿、何逊等前人的创作经验,以内心的默契心领神会,化活胸中的学问见识。他作诗很讲求诗法,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而这些诗法便都是以这种“活参”作为前提的。高荷接受黄庭坚的教诲,为诗亦很注重遣词用字的功夫,所以黄庭坚后来称赞他:“以杜子美为标准,用一字如军中之令,置一字如关门之键……盖天下之士也。”
此诗虽为他人而发,然处处皆显现着自己的身影,传达出自己的思想,而以禅喻诗更加显得新颖别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