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古代的管簧乐器。若干装有簧片的竹管和吹气管插入斗子内,组装而成。簧管有十三至十九根不等。殷周时已流行。《小雅·鹿鸣》一章:“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毛《传》:“簧,笙也。吹笙而鼓簧矣。”《尔雅·释乐》:“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郭璞注:“列管瓠中,施簧管端,大者十九簧,小者十三簧。”《鲁诗》说曰:“笙长四寸,十三簧,象凤之身也。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小雅·鼓钟》四章:“鼓瑟鼓琴,笙磬同音。”《说文》:“笙,十三簧。”段玉裁注:“按《广雅》:‘笙十三管’。亦每管有簧也。”《小雅·宾之初筵》二章:“籥舞笙鼓,乐既和奏。”毛《传》:“秉籥而舞,与笙鼓相应。”孔《疏》:“吹笙击鼓音节相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