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黄庭坚
风急啼乌未了,雨来战蚁方酣。
真是真非安在?人间北看成南。
王安石曾于熙宁元年(1068年)写《题西太一宫壁二首》。黄庭坚的这两首和诗写于元祐元年(1086年),其间相隔十八年之久,北宋朝廷发生了一系列变动。先是王安石佐神宗推行新法,遭到旧党猛烈反对,新党内部也有矛盾,因而,王安石曾两度罢相,第二次罢相后,一直闲居金陵。元祐初,哲宗亲政,旧党抬头。政治气候,变幻莫测。此诗作于元祐元年秋天,正是新旧党争斗最激烈的时候。
诗中前两句“风急啼乌未了,雨来战蚁方酣”,既是写眼前景象,也是暗示政治局势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动。对此种奔竞劫夺的情形,诗人则是持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因而说:“真是真非安在?人间北看成南。”任渊注此二句时,引《楞严经》曰:“如人以表为中时,东看则西,南观成北。表体既混,心应杂乱。”诗人以禅宗意识看待当时的政治斗争中的是是非非,其认识便显得超脱。从“真是真非安在”一句可以看出,诗的前两句确是取比兴义,其中“风”“雨”皆指政治的风雨,而乌啼、蚁战则是用以象征新旧党两派政治势力的激烈角逐。这种角逐,由于双方立足点不同,是非观念也就不同,究竟是谁是谁非,哪个“真是”,谁个“真非”,当如何认识?“人间北看成南”是说颠颠倒倒,是非难辨。
诗人以超然的态度,以旁观者的身份,冷眼相看这场热闹的争逐,这显然是与禅宗平等法界观念影响有关系,也表现出作者对变幻莫测的现实政治已经感到厌倦。
此诗采用比兴手法,议论时局,抒发感慨,态度超脱,理趣盎然。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对北宋熙宁变法与元祐更化这段历史的评价,而且更能启发人们对整个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内部你争我夺的纷繁复杂的现象,加深了解和认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