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古代青铜制的酒器。有流、柱、鋬和三足。用以盛酒。盛行于殷代和西周初期。《邶风·简兮》三章:“赫如渥赭,公言锡爵。”郑《笺》:“硕人容色赫然如厚傅丹,君徒赐其一爵而已,不知其贤而进用之。散受五升。”《小雅·宾之初筵》一章:“发彼有的,以祈尔爵。”朱熹《集传》:“发,发矢也。的,质也。祈,求也。爵,射不中者,饮丰上之觯也。”《大雅·行苇》三章:“或献或酢,洗爵奠斝。”毛《传》:“斝,爵也。夏曰盏,殷曰斝,周曰爵。”郑《笺》:“进酒于客曰‘献’,客答之曰‘酢’,主人又洗爵酬客,客受而奠之,不举也。用殷爵者,尊兄弟也。”《说文》:“爵,礼器也。”段玉裁注:“首尾喙翼足具见。爵形即雀形也。程氏瑶田《通艺录》曰:前有流喙也,脑与项也。胡也。后有柄尾也,容酒之量。其口左右侈出者,翅也。近前二柱,耸翅将飞貌也。其量腹也。腹下卓尔鼎立者,其足也。古爵之存于今者验之。两柱拄眉而酒尽。古经立之容不能昂其首也。不昂首而实尽。取节于两柱之拄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