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兔横身


宋·韩大伯

一兔横身当古道,苍鹰才见便生擒。

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

这是一首喻道诗,诗中以“兔”来比喻禅道佛理;而“苍鹰”则用以比喻有悟性的参禅悟道者;“后来猎犬”则比喻缺少悟性者。诗中系用对比的手法,说明了悟道是需要具有灵性的,学人要善于会意而提倡顿悟,最忌的则是拾人牙慧,步他人之后尘,不要“一兔”已被生擒却仍向枯桩旧处寻觅它的踪影。很明显,此诗所阐述的禅悟之路是很可取的,因为诗中倡导的是一种自立自强的独创精神,而不主张蹈袭他人。这种精神不只对禅宗是适用的,即便在其他领域也会给人以一定的启迪。比喻的生动贴切,使此诗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其构思与“守株待兔”相似。思想僵化,佛教称作“住”,即停滞不动。禅宗主张“心无所住”,即主张思想不可僵化。世间万物皆变动不居,人的思想怎么可以停滞不变呢?禅宗不迷信僵死的教条,颇富于创新精神,许多禅僧的思想都很活跃,这也是禅宗对士大夫阶层具有极大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