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即事


宋·郭印

一片澄心似太清,浮云了不碍虚明。

夜深入寂浑无寐,时听空庭落叶声。

此诗描述习禅的情形,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诗的首句将习禅时所呈现出的澄明清净的心境比喻成空明澄澈的太空。次句又以浮云不碍太空之虚明来比喻习禅时偶尔出现的一丝尘心妄念,并不能有碍于空明澄澈之禅心。这两句以“太清”比禅心,以“浮云”比妄念,都很贴切自然。禅宗常以青天、太空、日月、星辰等比拟修禅者的自性,而以“浮云”比喻妄念,有时又以惠风吹开浮云比拟修行过程。如《坛经》讲到习禅时即曾说:“一切法尽在自性。自性常清净,日月常明,只为云覆盖,上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象森罗,一切皆现。”又说:“世人性净,犹如青天,惠如日,智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能明。故遇善知识开真法,吹却迷妄,内外明澈,于自性中万法皆见。”这些形象鲜明的比喻,都将习禅除妄之情形讲述得非常通俗明白。此诗的后两句描写禅定时的情形,意蕴更为丰富。夜已深沉,坐禅者却因“入寂”而“浑无寐”。这是一种似寐非寐、似醒非醒的禅定的境界。内心澄明清澈,四周一片静寂,空庭中时而有几片树叶飘落于地,那一丝丝微弱的响声显得格外分明。这便越益显出环境的肃静和心境的空明。正因为能以无比空明纯净之心去照应外物,所以才会万象森罗,一切皆现。

此诗比喻的手法运用得自然、贴切;语言洗炼,意境空灵、含蓄而富有余蕴,堪称禅诗中之佳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