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庄器之贤良居镜湖上作《吾亦爱吾庐》六首见寄因次韵述桂隐事报之兼呈同志(其三)

庄器之贤良居镜湖上作《吾亦爱吾庐》六首见寄因次韵述桂隐事报之兼呈同志(其三)


宋·张鎡

吾亦爱吾庐,第一桂多种。

西香郁天地,不假风迎送。

花开与花落,真境未尝动。

群芳亦有时,幻巧云锦综。

廓然清净观,岂复计疏壅?

红红白白处,政自见日用。

江山虽阻修,此乐朝暮共。

逢场任竿木,何许非戏弄。

一笑知君诗,是亦梦中梦。

张鎡此诗,为次韵友人庄器之作。从诗题可知,庄器居于镜湖,写了六首题为《吾亦爱吾庐》的诗歌寄给张鎡,张鎡便和诗六首,以自己南湖园的桂隐胜境与庄器的镜湖胜境相比。这是六首和诗的第三首,诗中抒写了作者的随缘自娱的禅宗意识。“吾亦爱吾庐”为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成句。

诗开始四句首先写自己南湖园的桂隐胜境:“吾亦爱吾庐,第一桂多种。西香郁天地,不假风迎送。”作者说,我也同你一样,很喜欢我的所居之处,正因为如此,我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居所多种桂树。当秋天到来的时候,桂花的浓郁芳香飘散于天地之间,不须西风吹送。

次四句引出自己对花开与花落的认识:“花开与花落,真境未尝动。群芳亦有时,幻巧云锦综。”诗人认为,花有开时便自然会有殒落的时候,但是,尽管桂花落了,吾庐的“真境”却不会因桂落而变化。“真境”为佛教用语,谓永不寂灭之境。诗人说,群芳开落自有其时,即使桂花落了,百花却会依时开放,一年四季在我庐四周如云锦一样变幻为巧妙的美景。也就是说,诗人虽为桂花盛开而喜,却并不为桂花凋零而悲。这一思想观念,是通脱的。

“廓然清净观,岂复计疏壅?红红白白处,政自见日用。”“廓然”,广阔,此指心胸开阔。“清净观”,佛教观想法之一,指远离罪孽与烦恼,保持本心清净。“政”同“正”。诗人说:只要我襟胸开阔,永葆本心清净,又何必计较花枝的稀疏与拥挤呢?群芳争奇斗妍,红白相间,正好供我平日受用。

“江山虽阻修,此乐朝暮共。逢场任竿木,何许非戏弄。”“阻”,险阻难行。“修”,长。“逢场任竿木”是化用佛教典故。《传灯录》载:“邓隐峰辞师,师云:‘什么处去?’曰:‘石头去’。师云:‘石头路滑’。云:‘竿木随身,逢场作戏。’”这四句由庄器之镜湖居所与自己的南湖园桂隐佳处,进一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看法。他说:尽管你我远居两地,山水阻隔,道路遥远,但是,欣赏园林美景的乐趣却可以朝暮共享。有乐趣则应尽情享用,人生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请看人世间万般事,有多少不是在玩弄把戏呢?禅宗认为:“光明藏中,孰非游戏?”张鎡便曾说:“若心常清净”,无论怎么做“皆谈般若”。

最后两句:“一笑和君诗,是亦梦中梦。”应诗题“次韵”而“报之”。诗人说:我今天和你的诗,以搏一笑,这也不过是随缘自娱而已,如果说“人生如梦”,我这番议论便是梦中的梦了。《庄子·齐物论》曰:“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此处意为,一切皆为虚幻。

这首诗因花开花落而及于人生,表达了作者不为外物所囿,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这样一种超然洒脱的人生适意哲学。诗中所阐发的人生如逢场作戏以及梦中之梦的观点,皆属佛教禅宗的虚无意识。但就作者所处时代及社会现实而言,又是作者淡忘荣利、超旷达观精神面貌的体现。社会和人生给宋代仕人带来无穷的烦恼,他们在现实中难以觅得一条理想的出路,于是,佛教禅宗为世人指引的超离烦恼的“逢场作戏”、自然适意的解脱途径,便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他们也清醒地懂得,这也不过是“梦中之梦”而已,然而,在无路可走的处境之中,他们也只得整日里作这种“梦中之梦”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