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祖钦
夹岸桃花红欲然,洞中流水自涓涓。
山家不会论春夏,石烂松枯又一年。
原文注:古德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云彻云:“山僧不记重阳节,因见朱萸忆去年。”而词意相类,全章无传,故表出之。
祖钦是由南宋进入元朝的高僧,曾住潭州龙兴寺,湘西道林寺,宋末主持仰山,声名益彰。入元以后很受元世祖忽必烈的敬重。《山居》一诗便是他修道生活的艺术再现。
“夹岸桃花红欲然,洞中流水自涓涓。”写山居环境的盎然春意。由“夹岸”、“洞中”可知,诗人修道的环境是在清澈的溪流旁边,幽静的岩洞之中,而且两岸桃花盛开,娇艳火红,洞中泉水,涓涓流淌。这种桃花流水所代表的盎然春意,自古以来不知陶醉过多少人的心田,上自帝王,下至庶民,莫不如此,就连历史上著名的开明君主唐太宗也是这样。他的《咏桃》诗说:“缀条深浅色,占露参差光。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和露含笑,临风送香的桃花,在红日的辉映下竞相开放。苏东坡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二句诗,更是把桃花流水的春光写得格外富有情趣。而祖钦这首诗所展现的山居修道环境,正是这样的优美环境。就一般的世俗中人来说,这样的环境当然是惬意的,然而作为方外之人的作者,其情感却并非如此。
“山家不会论春夏,石烂松枯又一年。”写修道的专心致志。“山家”,天台宗的正系称为山家。“不会论春夏”,不是不懂,也不是毫无觉察,而是无心去理会春夏秋冬的季节转换。在前面所描绘的春意盎然的基础上,这两句急转直下,揭示出修道者迥然不同于世俗的精神境界,即对于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修道之人并没有心思去理会,以致于年复一年,流逝的时光使山石碎烂,苍松枯朽也依然如此。可见修炼佛道者多么专心致志,用心如一。佛教中人这种用心修道的例子举不胜举,而最为典型的莫过于菩提达摩了。达摩在嵩山面壁九年,始终若一,何论春夏秋冬,又何关桃花流水。因此“山家不会论春夏,石烂松枯又一年”,既是诗人自己刻苦修道的写照,也是佛教僧徒锐意修炼,孜孜进道精神的颂歌。达摩九年修行,终于成了中华禅宗的初祖,而祖钦修道,年复一年,不论冬夏,也终于成为世所钦敬的高僧。功夫不亏有心人,事实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真理。佛法的修习如此,一切真理的追求,亦莫不如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