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


元·倪瓒

村氓报本妙莲华,供佛烧香汲井花,

独有桥东白石叟,依然倾酒食蝦䗫。

倪瓒,字元镇,后人评价较高。“元镇极简雅,似嫩而苍,宋人易摹,元人难摹;元人犹可学,独元镇不可学也。”(王世贞《艺苑卮言》)“不可学”是指元镇绘画的意境、神韵不可学,这是他独具的风格。倪瓒诗画双绝,我们可以从他的诗作里捕捉到形、意、神,他利用佛家的观念,对人生、自然进行理智的思索,在深刻的反省中,求得心理的空寂,超脱尘世,追求宁静平淡。

在《言意》诗里前后两联表现两种不同的画面。村夫俗子参禅求佛时,供佛烧香,希望得到佛祖的解救,犹如井里汲花,希望渺茫。倪瓒对禅的追求显然受禅宗影响,与这种世俗的方式显然不合拍。南宗禅贵自求不贵他求,重自我解脱而不重外在力量的帮助解脱,六祖惠能说:“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得建立。”(《坛经》)临济宗也强调:“自家屋里物不肯信,只管向外觅。”(《临济语录》)可见禅宗追求以心传心,对于外物持否定态度。故而诗作者推崇白石叟的做法,“独有桥东白石叟,依然倾酒食蝦䗫”。“独”字在此点出白石叟与众生求佛方式的不同,体现了倪瓒的理想,在烦杂的尘世充满苦恼、困惑,抛开尘世应该顺应自然、适意人生。六祖惠能的大弟子南岳怀让,人们问他可不可以吃酒肉时,不假思索地回答:“要吃,是你的禄;不吃是你的福。”禅宗看来本心清净淡泊,无欲无念,吃与不吃都是可以的。诗人对供佛烧香显然不满,对白石叟的心中有佛很推崇。

诗作谈禅佛追求,是对禅意的追求,以自然求澹泊,而不是落入俗套。雪峰和尚有则故事,入山采得一枝木,其形似蛇,于背上题了八字:“本自天然,不假雕琢。”寄与大安禅师,师曰:“本色住山人,见无刀斧痕。”(《五灯会元》卷四)其形似蛇本是天然造就,你刀斧雕琢,怎能称为自然呢?由此看来,诗人倪瓒对自然平淡生活的赞赏,也是一种对自然的向往,崇尚清静的本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