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惟则
草堂秋似广寒宫,金粟花开碧玉丛。
坐久不知凡骨换,天香清散月明中。
这也是一首深情歌唱修道环境的诗歌。
“草堂秋似广寒宫,金粟花开碧玉丛。”“草堂”即惟则修习佛法所住的草庵。“广寒宫”即月宫。《龙城录》记载,唐玄宗曾游月宫,见一大宫府,上书“广寒清虚之府”,后人因称月宫为广寒宫。“金粟花”就是桂花,因其花蕊的形状和颜色很像粟粒,故称桂花叫金粟花。这两句意思是说:中秋月明,桂树葱绿,桂花开放,此时此刻置身草堂之中,仿佛像在那琼楼仙阁,桂影婆娑的月宫之内。严格来讲,道庵与月宫之间差距太大了,简直无法作比。但诗人紧紧抓住草堂和月宫皆有桂树飘香这点相似之处,将月宫和草庵紧密地联系起来,便显得自然而然,恰当妥帖。这种巧妙的比喻,不仅使得此诗情趣顿生,兴味无穷,也为下文进一步展开想象与联想作好了准备。
“坐久不觉凡骨换,天香清散月明中。”“坐久”指月下久坐。“凡骨换”,换作什么呢?换成了仙风道骨。但是我们知道,和尚是不追求长生久视,以成仙人的。联系诗的首句便可明白,这里的“凡骨换”,乃是顺着“草堂”“似广寒宫”之意,进一步展开想象和联想,因而觉得自己普普通通的俗身凡骨,仿佛一下子脱胎换骨,成了月中仙子,而且在皎洁的月光下,也仿佛嗅到了月中大桂树四溢的清香。“天香”,当然不会是人间的桂花之香,而月中桂树的清香。“坐久不觉凡骨换,天香清散月明中”,读着这样的诗句,使人深切地领略到诗中展现的优美意境,也仿佛感受到了诗人那种月下端坐,悠然自得的心境。
在这首诗以前,我们已经接触到了一些僧人咏唱山居的诗歌。在那些诗歌的分析中,我们曾经指出过僧徒为了修习佛法,特别喜爱居住于山林水泽之中,进而以一种特殊的心理咏唱自己所处的环境。然而,在僧徒咏唱山居的诗作中,像明代惟则这样把居住的地方比喻作月宫,来加以热情歌咏赞美的还属少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