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瑛
嘉蔬植我园,好鸟巢我树。
树枯鸟警栖,园荒蔬委路。
寒气肃山林,新芳飒然故。
物理有固然,于何起欣恶。
这首诗题为“山居志感”,全诗正是通过山林景色的变化,咏叹“物理有固然”,不必汲汲于此,而应顺心委运,不喜不惧。
诗前两句写园林繁盛时草木丛生,百花争艳,鸟鸣自在,一派欣荣的景象。这两句的关于景色的描绘,是为了张扬和衬托下面四句诗描写的萧散的景象。没有此两句的参照,下面的景色的萧索气息便兴发不出来,物变之理亦无从谈起。
“树枯”四句与前两句是对比。前面重在繁盛,此处重在萧散。随着节序的变换,时光的流失,昔时繁荣一去不返,代之而有的是树木枯黄,嘉蔬凋蔽,鸟离园而警栖,菜蔬草木委坠路径。树枯、鸟警、园荒、蔬委,独特的意象展现了一幅萧杀凄凉的秋景。前六句正是把眼中物色放在时光流失中去表现,通过一定物象的运用,重在勾画秋色的萧索冷寂。虽然此处用墨不多,但秋色秋意已清晰目前。
前六句重点是写“山居”,没有山居,就不可能有眼前的这些景色;后两句则是写“志感”,没有前面时序如流中的不同景物描绘,也就无从兴发自己的感触。正是有前面二层的表现,诗人从中悟出,时序变化,物色迁流,乃是自然界的固有规律,不必因之而悲伤,亦不必因之而欣悦。最好是不喜不惧,顺随自然。
范文澜先生认为:“禅宗是披天竺式袈裟的魏晋玄学,释迦其表,老庄(主要是庄周思想)其实。禅宗思想,是魏晋玄学的再现,至少是受玄学的甚深影响。”(《中国通史》第四册第208页)在这首诗中,我们既可看到禅宗净心自明的理喻,又可看到陶渊明式的委运乘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禅宗,玄学在这里是一脉双承的。
这首诗风格清淡,不加雕饰,语言明白,写意闲雅,很富有诗情画意。全诗景与意合,朗吟自若,率尔自发,幽冲暇豫的情调充满字里行间,是一首很有禅味的诗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