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梅川小隐


明·慧鉴

几树寒梅春的的,一川流水夜潺潺。

恐渠漏泄西来意,静把柴门深掩关。

这是一首反映僧人隐居修道的诗歌,可分作两层。

“几树寒梅春的的,一川流水夜潺潺。”描绘僧人隐居环境的优美。“的的”,明显的样子。由诗中可以看出,僧人所隐居的梅川有山水,有花木。数株寒梅正放,清香浮动,沁人心脾。梅花是春天的信使。梅花开放,说明春回大地,暖意四溢;川谷的溪水,潺潺流淌。环境是优美动人的,而僧人隐居的庐舍,正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中,真可谓是一个理想的隐居之所。

“恐渠漏泄西来意,静把柴门深掩关。”写僧人隐居环境的幽静。“西来意”,指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从印度西来的用意。“西来意”究竟是什么?这是禅家经常参悟,但却不可用语言表达的机趣。所谓心悟即是,言语道断,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若学道的僧徒执意要禅师回答祖师西来意,那就会受到责罚。《古尊宿语录》卷五记载:龙牙问临济慧照说:“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与我过禅板来。”龙牙便递禅板与师。师接得便打。牙云:“打且任打,要且无祖师意。”牙后到翠微处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微云:“与我过蒲团来。”牙便递蒲团与翠微,翠微接得便打。牙云:“打即任打,要且无祖师意。”有趣的是,龙牙后来也当了寺院的住持,有僧人问他:“和尚行脚时参二尊宿因缘,还肯佗也无?”牙云:“肯即深肯,要且无祖师意。”“祖师西来意”究竟是什么,龙牙始终也没有说出来。可见达摩西来之意是不能以言语道破的。正因为如此,诗人才说:“恐渠漏泄西来意,静把柴门深掩关。”害怕泄露西来意,是深掩柴门的原因。而本来就极为幽静清寂的梅川隐居之所,夜间再把柴门深掩起来,居室之中就更加显得幽静无声了。

“闲爱孤云静爱僧”,僧人爱在幽静的环境中修悟佛法,因而僧人有时干脆被称为“静者”。这首诗歌所写的梅川小隐之地,的确可称得上是静者的所居之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