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查为仁
寺前青翠万株松,寺后巉岩百叠峰。
坐久不知天过午,数声听打饭时钟。
这首小诗充满了禅机。查为仁《莲坡诗话》云:“余旧有宏觉禅师道忞手书绝句一首,不知为何人所作。及阅古法语,乃云峰浚师之偈也。‘瘦竹长松滴翠香,流风疏月度微凉。不知谁住原西寺,每日钟声送夕阳。’余游盘山至万松寺,亦有句云云。”在诗人看来,他这首《游盘山万松寺》,就如同云峰浚师之偈,细细品味,确是如此。
“寺前青翠万株松,寺后巉岩百叠峰”,诗的前两句写佛寺之清幽,正是修行的好地方。诗人在寺中静坐,不知不觉天已过午,这时寺里传来召集僧众吃饭的钟声,诗人幡然觉醒。“坐久不知天过午,数声听打饭时钟”,这钟声,犹如棒喝。《景德传灯录》卷六《怀海传》云:“因普请钁地次,忽有一僧闻饭鼓鸣,举起钁头,大笑便归。师(怀海)云:‘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师归院,乃唤其僧问:‘适来见什么道理,便凭么?’对云:‘适来只闻鼓声动,归吃饭去来。’师乃笑。”怀海带领一群和尚刨地,一个和尚听到寺里开饭的击鼓声,便扛起钁头大笑而归。怀海认为他这种举动是一种禅机,一问方知其早就饿了,听到吃饭钟而欢喜。怀海大笑,实是顿悟。从禅宗的观点看,“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就是大彻大悟。《五灯会元》卷三《大珠慧海禅师》云:
源律师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禅家之修,在明性见佛,坐禅、诵经、斋戒等均非禅家之要。禅在日常生活之中,无求之求,便是禅者的觉悟。《五灯会元》卷一六《云峰志璿禅师》所言“不知谁住原西寺,每日钟声送夕阳”,就是无求,正合于他所说的“一切声是佛声,涂毒鼓透入耳朵里。一切色是佛色,铁蒺藜穿过眼睛中。好事不如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